除了全國性名酒、除了區域強勢企業,似乎在中國白酒產業的生產群體中,更大一部分是小微企業,這些企業普遍規模在2個億以內,甚至年營收在幾千萬之間更是常態。過去因為行業的繁榮、因為地方稅收政策的庇護,可能過得很滋潤,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隨著各個價位帶競爭的加劇,似乎生存已經成為他們2017年共同的命題!
大企業靠品牌,靠戰略,而小企業只能靠創新,而且這個創新還必須能落了地,否則試錯的成本會很高,從這個角度講,小企業的獨特性更值得大招,劍走偏鋒多少有些被逼無奈后的沉舟破釜!
1、不是所有小企業都叫特優美
我2015年服務一個小企業,江蘇洋河鎮的,據洋河酒廠不足1.5公里,身邊有了體量接近200億規模的龐然大物,這樣的企業怎么生存?怎么發展?這不是個輕佻的問題。經過兩年的服務,這個企業目前規模已經接近一個億,也算是每年翻倍成長,其發展模式正好是一條“特優美”的差異化打造之路。
什么叫“特優美”?
特就是品類獨特,對大企業來說存在品牌拉動一說,但對小企業來說,更應該是有品類,無品牌,沒有獨特的品類再造,只能等死!
優即指的是品質優秀,這是成事兒的前提,不要覺得消費者好騙,品質技術不行,別的都是空中樓閣;
美是品類品牌體驗感,即小企業同樣有個大逼格的情懷,給你同樣高大上的體驗,但是不是大企業投廣告、弄高炮的那一套玩法,畢竟咱玩不起,咱需要更細致的套路!
總結起來,小企業需要兩個套路:1、品類再造;2、模式創新!
2、品類再造,不是瞎造,更不是亂造!
無品類,無機會,只有做到品類引領,小企業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再造一個合適的品類談何容易?我個人總結為9個字:借大勢,舉大旗,做嫁接!
借大勢,這個大勢一定是主流企業的大勢,一定是未來的主流紅利。乾天酒業肯定避不開洋河的綿柔大勢,同樣小村外需要借助東北光瓶酒的大勢,這樣“東北三強”才顯得有分量!而舉大旗,即在這個大勢的基礎上推出落地性產品,如乾隆江南的綿柔一號,這很直接!再如財神酒業的“川派光瓶”,這很醒目,眾所周知川酒的產地與品質背書,這樣的光瓶酒本身就是一種溢價能力!
做嫁接即要巧妙的進行概念融合與創新,如中國綿柔芝麻香的原創者這個占位,宿遷的企業談綿柔是合適的,但是這個綿柔指的是芝麻香,這就很有特色,且在邏輯上說的通,這就是品類的嫁接,嫁接的基礎是找到自己企業最擅長的地方,并與大企業、大趨勢的發展紅利聯動起來!
3、模式創新的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
個人認為小企業不同于只能生產低端酒的代名詞,小企業再做光瓶酒其實不止明智之舉,無論是成本各個方面都打不過比較成熟的光瓶酒企業,如老村長、牛欄山等,所以即使是光瓶酒也要玩得更高端一些,不是20以內的。
小企業的模式創新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減法思維:不要幻想多品匯量,一個年均營收在3000萬的企業竟然市場上有300多個產品,先砍吧,不砍永遠在消費者心中沒有占位!
二是逆根據地法則,不要意味追求根據地市場,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原則也可以適用;
三是制定適合自己的落地性超級戰術。最有效的就是開招商會,乾天酒業就是通過品鑒+招商會的模式,實現了短平快的模式,不做門頭,只做訂貨會,開展三級訂貨會,只要進貨,我就幫你開訂貨會!
還有一點就是,全員開店模式,積極鼓勵員工開設直營店的,全員模式!
總結:
1、做品類,不做品牌,讓客戶不斷去做破環性實驗,以身試酒;
2、戰略獨特,做中端,不做低端!
3、做小眾不做大眾,核心就是對品質的堅守。(50塊錢的酒不放3個月不出庫,100塊錢的酒不放半年不出庫,150塊錢的酒不放一年不出庫,死磕品質,總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