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了五大趨勢,其中指出,線下實體零售店向“展示廳”的轉型,因為現在消費者一般都是在線下實體店進行比較,但最終選擇在線上購買。
調查顯示,盡管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普及率較低,但這些地區的大部分消費者和城市消費者一樣都是活躍的網購用戶,而且他們更享受網購。本次調研訪談了超過6000名中國互聯網用戶,覆蓋了中國一至四線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地區共計約6.3億的用戶,對其數字和意愿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挖掘。
本次調研主要針對6種數字行為進行分析,一是通訊和移動;二是社交網絡,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蓋;三是游戲;四是在線視頻;五是叫電子商務,六是O2O。
這份名為《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對選擇和變化日益強烈的渴望》強調了以下五個趨勢:
第一,社交商務呈現強勁增長趨勢。中國是全球最熱愛社交的國家之一。我們看到我們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花在社交媒體的時間是78分鐘,美國是67分鐘。我們依賴親友推薦的人數占比差不多有50%,美國差不多40%,而且這兩個趨勢現在來看,是在更迅猛的發展當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國是全球最熱愛社交的一個國家。
圖1:消費者在使用社交網絡后花在不同活動上的時間變化調查
社交媒體我們看到從單純的溝通功能逐漸演變出CRM和購物的功能。社交網絡在中國市場在慢慢不斷的快速演變的過程當中。調查顯示,社交網絡大大促進了消費者使用網絡購物,網絡購物的時間在大幅增加,觀看網絡視頻,瀏覽新聞也都是出現大幅度的增加。
另外,2014年,數千商戶將中國流行的直銷模式移植到移動平臺上,通過建立半私密的50-100人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銷售從有機蔬菜到最新時裝等各類商品。2015年,這一趨勢仍將繼續,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國龐大的社交用戶人口打造數碼版的直銷網絡,依賴口碑和推薦,銷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妝品、醫療保健和保險產品)。
第二,線下實體零售店向“展示廳”的轉型。麥肯錫的調查顯示,目前有16%的消費電子產品是通過線上售出的,而5年前這個比例只有1%。實體店的展示效應(即購物者在店里瀏覽商品但通過其他渠道包括線上渠道購買)對30%的消費者而言尤為明顯,他們會在店內瀏覽并同時用手機進行研究,而他們中只有16%最終選擇在門店購買此產品。
圖2:消費者購物渠道調查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劉家明指出,門店將來不單純是交易的一個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