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消費者對線上線下融合(O2O)已經非常普及并將持續發展。71%的中國數字消費者已經在使用O2O服務,其中97%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未來6個月內仍會繼續使用O2O服務甚至增加使用頻次。而在還沒使用過O2O服務的消費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愿意在未來6個月內進行嘗試。
圖3:2014年中國消費者對O2O的預期調查
2014年,中國消費者對O2O的預期也變得更清晰:針對貨物和商品,72%的消費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網購商品線下退貨,56%的人希望可以線上下單、線下取貨。
第四,盡管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普及率較低,但這些地區的大部分消費者都在使用電子商務,網購的比例分別達到了68%和60%。農村用戶中的“網絡達人”更是比一線及二線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個嘗試新的產品和服務。
圖4:農村消費者網購情況調查
圖5: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和網購人群分布情況
在具體數字上,第一互聯網的普及率在一二線達到76%,到三四線是47%,到農村19%,但是在被滲透的這些人群當中,用過電子商務網購用戶,19%普及互聯網的人群里面有64%用過網購。
“很有意思的是,雖然在農村互聯網覆蓋率僅為19%,但是在電子商務的使用上他們跟城市居民一樣活躍,”麥肯錫全球董事季翔說,“我們看到,中國一些領先的零售商已開始迅速行動,建立縣級運營中心。這些舉措不僅方便了商品的下鄉,也加快了農產品向城區的輸送。”
報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這些“網絡達人”在物流和分銷體系還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占領市場。
農村消費者其實他的互聯網滲透率還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機。但是我們看到像浙江桐廬縣淘寶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間房子,里面有電腦,有寬帶,村里組織會使用淘寶的人來為村民統一購買商品,他們“雙十一”完成訂單1229個,平均單店銷售額11000元。
第五,食品網購需求的大幅增長。盡管中國消費者更傾向于在線上購買服飾類商品(66%的人在過去3個月內購買過),但他們購買得最頻繁的卻是常溫和生鮮食品(食品購買頻次是34次/年,服飾類是22次/年)。40%的中國消費者網購食品,而美國網購食品的消費者只有10%。
圖6:中國消費者喜歡網購的品類調查
麥肯錫全球董事龔方指出,在網購食品時,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對于食品安全的擔憂,大家看到在中國有65%的消費者他非常擔憂食品安全問題,在美國和英國只有36%和26%。因為食品安全擔憂,導致中國一些新的小的生鮮食品賣家開始涌現。他們價值定位,往往是進口食品。大家看到生鮮食品在13年已經達到了56億的規模,比如上海自貿區,生鮮食品在自貿區的銷售量有迅猛的發展,不管是天貓還是京東,隨著自貿區的大力發展,他們在探索更大范圍的生鮮食品的空間,所以我們覺得生鮮食品這一塊是非常美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