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轉型升級的六點思考:
一、行業發展空間及定位的思考。一個可持續長期上漲的企業是處在或者轉型進入一個長期、可持續上升的產業周期中,要想長期可持續健康上漲,處于一個或連續幾個可持續上升的產業周期非常重要,企業家一定要站到企業所處的產業層面去思考企業未來的布局和定位,如果企業所在的行業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企業可以選擇聚焦型戰略,把行業產業鏈上的每一環節做大做強;如果企業所在的行業空間不大并且附加值不高的情況下,企業要考慮的是順著所在行業的延伸領域尋找企業未來的增長空間或者跨出這個行業另謀天地。
二、產業鏈利潤區的選擇。之所以很多企業順著產業鏈進行上下游產業的延伸,重要的一點還是在于利潤區間的選擇,由低利潤區走向高利潤區是所有企業的追求,以在有限資源下創造更大的價值為目標,從“做量”業務向“高附加值”業務的演變,微笑曲線的兩端是企業發力的重點,研發和營銷生產商永遠是產品導向,產品導向是建立在有排他性的技術、專利等門檻,對于大多的充分競爭性的產品來講,通過減少營銷層級,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更便捷的服務獲取更高的價值回報是企業轉型的路徑。
三、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的問題表層是產品、業績問題,深層是組織、人力資源和營銷等內部管理問題,更高層面是戰略布局和商業模式創新問題,不斷迭代升級的科技發展、互聯網推動下的新興經濟以及新消費群體理念的轉變都在引導或倒逼企業的商業模式變革,比如陜鼓由產品生產商向方案或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比如山東如意由一個面料制造企業轉變為品牌服裝零售商的產業鏈延伸、比如探路者基于云平臺開發和數據分析,構建縱向完整、橫向協同的業務生態,一品嘉基于產業集群和生態打造供應鏈服務平臺等。
四、“內生+外延” 式的發展模式。在行業的快速發展期,大多企業選擇的都是內生式發展,在行業競爭加劇進入低速增長期以及整合期,企業分化加劇,整合是必然趨勢,不整合就被整合,外延式發展的邏輯就是積極采取對外合作、兼并收購等措施努力將公司做大,有助企業豐富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實現快速擴張。積極整合和利用外部資源。運用聯盟,并購等策略進入新的業務領域和擴大現有業務規模,完成企業的飛躍式發展;創新機制,嘗試合資公司制及合伙制等方式嫁接合作伙伴的能力——品牌、渠道、研發及管理技能等,打造核心競爭力。
五、強化基礎管理體系是基礎。一般來講,企業的基礎管理體系圍繞組織保障體系、目標管理體系、績效考核體系、財務預算體系、客戶管理體系和流程規范體系六大基礎管理體系建設展開。通過組織保障體系,對企業的組織架構進行了重新設置(分為過渡期和完善期),明晰職責、定崗定編;通過目標管理體系分解企業的年度目標,明確各崗位的關鍵考核指標,建立基于月度績效考核的月度述職制度,加強了過程控制及即時考核激勵;通過績效考核體系規范薪資結構,強化績效考核,明晰月度、季度和年度績效考核的方法與應用,把績效考核與員工晉升體系相結合,體現“多勞多得”的公開公正公平為導向;通過財務預算體系細化年度經營計劃和預算,強化內部控制,降低經營風險,有效降低營運成本;通過客戶管理體系建立起基于客戶信息搜集、客戶拓展及客戶管理與維護制度;通過流程規范體系梳理基于業務和管理的相關流程,規范的流程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六、企業的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是保障。人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人力成本也是企業最大的成本,團隊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企業快速發展的牽引和保障,一方面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引進來,另一方面要建立培訓體系,注重內部員工的培養,提升整體素質和技能,加強文化認同,要注重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和針對部門崗位和職級的分級培訓,通過導入培訓積分管理機制將培訓工作作為員工績效、薪酬、晉升等的考核標準,真正推動企業的人才培養與梯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