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2016年的最后一個月,按照行業的看法,這是各個白酒企業一年中的銷售黃金旺季。而仿佛是為了給2016年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在2016年的最后一個季度,業內發生了很多大事件,而對很多區域酒企來說,雖然部分事件看似與其沒有關聯,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會對區域酒企產生深遠影響。
其中最被業內關注和討論的便是包裝材料漲價,從9月開始,包材經過三輪連續漲價,漲幅超過30%,而與此同時,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品牌紛紛提價。這兩個消息對于區域酒企來說,可謂“冰火兩重天”。
過去行業處于上升期的時候,大部分區域酒企是一種粗放式的增長,而在新常態下,很多區域酒企的增長是通過擠壓式的增長獲得的。而在這一種度調整期間,一些年銷售額不到5000萬甚至更低的區域酒企,所能獲得的生存發展時間可能不超過3年。
在行業整合的速度不斷加快,大家都處于擠壓式競爭階段,真正留給區域酒企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那么,在這樣一個形勢下,區域性酒企尤其是三四線酒企該何去何從呢?
1、深挖根據地市場,打造固若金湯的大本營,建設替補根據地市場
雖然近幾年來區域酒企都在忙著鞏固本土市場,但是,大部分酒企的本土市場被競品不斷蠶食鯨吞,有的競品甚至可以分庭抗禮。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企業對根據地市場過于自信,認為憑借自身在根據地市場的影響力就能夠形成有效防守,沒有過于重視競品的沖擊,而導致根據地市場不斷被瓦解。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根據地市場是一個保量的市場,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企業的所在地市場無法承擔根據地市場的職能時,企業應該開辟新的根據地市場,作為承擔企業生存的主要市場。
2、尋找外援,獲得第三方的幫助
對于大部分區域酒企來說,有時候并不缺少可行的戰略和方法,但是最后卻只能束之高閣。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卻是沒有人來執行,對于區域酒企尤其是三四線酒企來說,由于市場的局限性和企業規模的束縛,很多企業有想法,也提出了戰略,但是卻無法保證準確性和成功率;
這導致企業患得患失,等到企業下定決心的時候,時機已經錯過了。這時候,尋找第三方的支持與幫助,是必要的。區域酒企在新常態下,要學會花錢買時間的經營思維。
3、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對于區域性酒企來說,絕大部分問題最終都會回歸到人的問題。區域性酒企由于其區域特征,導致企業可能在人力成本、采購成本、市場投入上負擔過重。
因此,要想快速前進,就必須減輕企業自身的不必要的負擔,有效發揮企業每個人員的最大作用,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員工的個人作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現象。
對于區域性酒企來說,在新常態下,最重要的就是冷靜,拋棄急功近利的經營思維,堅持穩扎穩打,合理使用自身現有資源,在突圍中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