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民們不高興了,本以為青島啤酒的股份從日本人手里轉到中國人手里是好事,不料12月21日青島啤酒在A股以及港股都出現了下跌。
12月21日收盤,A股青島啤酒報收36元每股,下跌1.5%,按照13.51億的總股本算,市值縮水7.43億元;與交易相關性強的港股青島啤酒股份,則大跌6.37%,股價報收37.45港元每股,市值蒸發34.45億港元(約為29億元),是近半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資本市場的不如意主要與前一天發布的一則公告有關。12月20日,青島啤酒發布公告稱,持有青島啤酒港股19.99%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朝日集團,給其找來了新股東,不是之前一直傳聞的華潤,也不是嘉士伯,而是復星國際。

復星國際掌門人郭廣昌激動的當即寫了篇《我和青島啤酒的故事》,透露他剛剛從朝日集團手里買下了青島啤酒的股權,將成為青島啤酒的第二大股東。還回憶起他第一次喝青島啤酒時的情形,大概在30年前,那時他還在上大學,為了嘗一嘗青島啤酒,他仔細盤算了一下,省了兩頓飯才喝上。
根據公告,復星國際付出66億港元從朝日集團手里買下了17.99%的股份,剩下的1.99%給了青島啤酒香港的子公司鑫海盛,每股的交易價格均為27.22港元,與當天收盤股價40港元相比,縮水了三成多,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今年青島啤酒市值會蒸發了。
對于朝日集團而言,2009年純粹以財務投資的目的入股的青島啤酒,當時買入價格約為6.665億美元,而本次出售約獲得了9.4億美元的回報,已經很不錯。但明明可以賣的更多,為啥選了那么低的價格,還是讓人費解。
不過,卻苦了青島啤酒,不得不接受股價及市值的縮水。作為啤酒行業曾經的老大,青島啤酒一方面要接受行業放緩的現實,另外一方面還要接受老大的地位被華潤奪走的無奈。
數據顯示,今年1到11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為4175.4萬千升,同比下降0.1%;其中11月,同比下降2.8%,產量為235.8萬千升。
在消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消費者不像以前那么愛喝啤酒了,這成為行業已經面臨好幾年的難題。
而從行業地位層面,華潤啤酒的市場份額已超曾經的巨頭青島啤酒,今年上半年前者的營收為157.74億元,同比增長3.7%。而青島啤酒的營收為150.62億元,增速為2.15%。規模以及增速均不及華潤啤酒。
在市值方面,華潤啤酒已經達到了879.17億港元,而青島啤酒股份則為505.94億港元,兩家之間差了1.69個燕京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