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烈性酒都是工業發酵、單一發酵、快速釀造,它的出酒率非常高,香型比較單一,只有中國的烈性酒是天然微生物的發酵,這是非常難替代的,里面的香型有非常多的成分無法分析出來,截止到目前。”
白酒是全球最好的烈性酒,這個說法最早是出自前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先生。而在11月30日的2019年雪球嘉年華上,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楊勇勝再次強調這個觀點,并預測,從明年開始白酒行業回歸中速增長階段,是一個趨于常態增速的發展水平,但預計仍能維持10%~15%的增長速度。
11月29日,當周最后一個交易日,貴州茅臺股價下跌3.98%,白酒股全線回落。
楊勇勝說,“我大概接了十幾個電話,都是在問白酒這個時間是不是發生了什么變化,是不是有新的反轉或者是拐點出現。”
其實這個就是代表著當下對明年白酒行業的一點判斷,不確定性。而投資就是要在不確定中去尋找確定的機會,楊勇勝認為,“雖然這個行業經歷了五年,但還是值得大家關注非常好的行業。”
一、白酒的連續五年牛市
從2014年底,2015年開始,白酒經歷了一波大幅度的調整,白酒連續五年的牛市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從2014年,是估值修復年。
2013年底,茅臺對應的估值僅有9倍,從那開始,茅臺在盈利預測方面沒有再出現低預期的情況。就是當你預測這一季度,其實這個報表都很差,在這個時候就像一個人穿過一條河流,你往前走一步,你會發現這條河流越深一步,那你心里是沒有底的。當你走到河正中間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河水并沒有把你淹沒掉,這個時候其實它被砸得很低的估值就被修復了。所以2014年全年,其實作為我們食品飲料的分析師,在白酒上面的關注度其實沒有這么多,但是你回首發現,其實整個2014年白酒經歷的估值修復帶來的行情一點都不小。
第二個階段,復蘇和反轉。2015年的春節,茅臺酒在春節的時候第一次出現斷貨,這個時間就是整個行業開始復蘇。楊勇勝說,“2015年的2月份當時我們寫了一篇報告,寫的是瀘州老窖,這時候整個市場預期是降到了最底部,但是在2015年的春節出現了一些復蘇和反轉。
整個行業其實瀘州老窖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在這一輪行業當中調整最多的一個公司,當時瀘州老窖、五糧液,也包括茅臺開始出現了業績的復蘇。
第三個階段,長線資金流入,估值重構。從2018年開始,整個行業已經開始有長線的資金流入。這里面,外資僅僅是一方面,包括很多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也是在受長線資金這些理念的感染和洗禮,所以整個的資金,長線資金的比重在逐漸的提升,整個估值是在被重構的。
二、創造價值的行業
楊勇勝認為,“其實白酒它是全球最好的烈性酒,這個話也不是我第一次講的,這句話第一次講的是茅臺的季克良,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海外的烈性酒都是工業發酵、單一發酵、快速釀造,它的出酒率非常高,香型比較單一,只有中國的烈性酒是天然微生物的發酵,這是非常難替代的,里面的香型有非常多的成分無法分析出來,截止到目前。”
所以應該說是整個白酒行業的回升是一個價值的回升,過去有一個指標城鎮居民的最低工資標準,一個月的最低工資能買一瓶茅臺,這個指標在2010年之前是高度吻合,但是2012年出現了偏差,2012年整個茅臺酒的價格已經漲到了2000塊錢,但是人均最低工資標準是1000,現在應該說是這一輪下來之后是一個價值的回升,這個回升到今年,茅臺已經2300到2500,基本上這個價值回升差不多了。
三、令人上癮的稀缺資產
白酒實際上是極具護城河和盈利能力。
第一, 白酒是沒有保質期的,也就意味著企業庫存不會出現減值。
第二, 白酒很少有食品安全問題,包括2012年的塑化劑,也僅僅是工藝上無意,不是有意的變質。
第三, 白酒是一個令人上癮的發酵品,發酵的產品對于很多產品來說鑄就了口味的黏性,所以令人上癮的發酵品使得這些企業它的消費者有不停重復消費的特征。和白酒相類似的特征,除了白酒之外,包括咖啡、煙,可口可樂等都有這種特點。
第四, 白酒具備社交屬性。消費者喝白酒,包括像茅臺這樣的產品,通常不是一個人喝,而是一群人喝,消費需求曲線是彎曲的,從經濟學上講,所有的產品都是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少,但是對于白酒來說,價格越高它在一定合理的范圍內,價格越高,反而讓大家認可了它的價值。在2016年的時候,當時有很多媒體在報道茅臺的價格一路往上漲,當時很多人覺得是負面的,但楊勇勝認為,當時的報道很多時候央視,還有微信很多都在報告,其實它反而是變成了一種廣告,一種宣傳,讓大家知道了它的價值。
回歸品牌時代:由青年到壯年
楊勇勝認為,目前白酒行業已進入到一個中速的增長階段,2017年三季度,茅臺的三季度報告震驚了所有的人,市場給出的業績預期大概是40%、50%,樂觀的60%,實際上茅臺三季業績翻倍還多,直接帶動了整個白酒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
從2017年的三季度開始,整個白酒行業是進入早到了本輪景氣周期的快速增長階段。經過兩年的時間,茅臺市值進入到了萬億,五糧液進入到了千億,古井、順鑫、汾酒都進入到了百億的陣營。經過這兩年多的高速增長,這些白酒公司應該說都有一個比較高的基數。展望明年,整個行業應該是回歸到一個中速的增長階段。
但這一次整個行業跟上一輪白酒行情卻有不同。上一輪的時候是茅臺帶動了整個白酒行業的價格在不斷的沖高,還有包括洋河夢之藍,像汾酒,很多這種次高端的產品,在上一輪行情中是800多塊錢。
在新一輪的中速上漲過程中,白酒行業將出現價格帶的分化,這也將導致,過去買大的買小的都能賺,這一輪因為價格的不同,景氣度也將不一樣。茅臺、五糧液、滬州老窖來說,未來增長仍然將會是量價齊升。
而對于次高端白酒來說,從個人消費,家庭消費,商務消費等角度來看,消費者心目當中,這個酒值多少錢是有一個心理認知的。所以再這樣的背景下,留給投資者可選擇的標的是在變少的。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2014年第一次發現啤酒行業的銷量不再增長,2016年發現白酒的銷量也不再增長了。而不再增長之后整個行業進入到了一個升級的階段,在這個升級的過程中,消費者往往并不是看渠道,而是看產品真正的價值,以及消費所帶來的價值滿足感。
在這個背景下,其實整個白酒行業正在回歸品牌時代。
第一、跑贏通脹。2013年整個行業的下行,高端白酒的量復合增速是10.1%,價格的復合增速是6.4%,整個行業不斷的在擴容,同時這個行業跑贏了CPI,它的價格漲幅快接近了M2,投資者擁有這種資產,就具備了跑贏通脹的能力,這種跑贏通脹。
表面上看,價格提升了6.4%并不高,一年跑贏并不難,三年跑贏有點難度,十年跑贏很多資產都是跑不贏的。所以在這種復利的力量背景下,其實高端白酒在過去顯現出的威力在過去仍將持續。
第二,周期弱化。整個行業的周期性在不斷的弱化,這種周期的弱化來自于三個謹慎,廠商謹慎。今年4月份到上個月連續三次講茅臺明年是基礎建設年,很多白酒企業在這一輪當中是抱有著非常謹慎非常務實的態度,包括像次高端的很多白酒都是在嚴格控制自己的價格,在控制自己經銷商的擴張。
經銷商謹慎,招商的難度是跟著品牌走的。今年初到現在兩個公司漲幅最高的,一個是五糧液、一個是山西汾酒,這兩個公司今年除了自己改革釋放的紅利之外,有一點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們在省外招商的過程中,經銷商是非常愿意做這兩個品牌的。
第三,消費者謹慎。消費者花自己的錢,對于買什么產品,對于是否囤積,對于是否更多的購買,其實是更謹慎的。
投資是反人性與智慧的修行
基金經理和我們每一位投資者都是個人,都會有人性的弱點。
楊勇勝認為,十年如一,是要求我們在十年當中要把握一個或者幾個重要的趨勢,堅持持之以恒。但是很多時候人是會受到短期的一些事情的影響,變成一如十年,把一個短期的事情演化成為未來可能很長時間的趨勢。
資本市場的價格斜率往上走,但是它的股價經常波動,季報是其中一個干擾因素。比如說茅臺某個季度發貨量低于預期,比如說某個公司他當季度費用,像酒鬼酒三季度費用報表低于預期,那么大家就開始預判整個行業會變成一種趨勢,這種其實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其實在很多時候投資的關鍵是要去克制住自己的弱點,去把握背后真正的邏輯。
關于智慧的修行。楊勇勝認為,要去不斷地通過行業的預判,不斷地通過對于公司的思考來把握對于一個公司未來的成長和行業未來的判斷。方法論很重要、案例也很重要。
而作為一個在食品飲料行業8年的研究員,他自己的方法就是在過去反思某個時間點,看某家公司,某個行業,是否有錯誤,犯了什么錯誤,在未來我要不斷的彌補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