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緩
從行業情況看,白酒行業的整體增速在放緩。白酒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1-5月、1-6月、1-7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銷售收入的增速分別為16%、14.8%和13%。根據申萬宏源(4.450, 0.05, 1.14%)的測算,2018年第三季度白酒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4.6%,凈利潤同比增長12%,各價位段收入與凈利潤增速均明顯放緩,且除低端酒外利潤增速放緩幅度大于收入增速。
從宏觀環境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增速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而同期GDP增速為6.7%?鄢飪r因素,國內消費實際增速已降至與同期GDP增速相當甚至更低的水平。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消費增速下滑,導致市場普遍擔心影響白酒行業增長。
晉育鋒對此持不同意見:“消費降級說法不成立,在白酒行業也是如此。”隨著90后成為消費主力,消費形態、消費心理正在隨著移動互聯的影響而改變,人、商品、服務和場景正在逐步深度融為一體。該消費茅臺的還在消費并且人群在擴大,因此準確應該說“消費分級、群體分化初步成型”。隨著消費分級、群體分化、結構成型,以及移動互聯和智能制造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不同酒企的商業模式必逐步變化,才能適應消費端的變化,營銷和銷售新形態已經在個別創新型酒企上發生,未來將逐步傳導至整個行業。
而對于宏觀經濟增速的變化對白酒行業的影響,晉育鋒認為:“2012年以前,白酒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是滯后GDP增速三年,與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基本同步。現在白酒行業變化仍然要滯后于宏觀經濟的表現,但與固定資產投資關系在淡化。白酒行業供給端的去庫存已完成,去杠桿仍在進行。”
中銀國際分析師指出,集中度提升、渠道擴張是過去兩年上市公司高增長的主因。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邏輯未發生變化,消費較快增長的長期趨勢未被打破,消費升級的方向不變。
第三季度包含傳統白酒消費旺季中秋節,但三季度增速的放緩讓市場對春節旺季銷售有了幾份擔心。晉育鋒指出,中秋、春節等傳統旺季的銷售爆發減弱近幾年已經成為趨勢。隨著飲酒頻次和單次飲酒量的下降,銷售相對穩定下來,旺季的銷售未必會比平時多很多。這個趨勢會延續,旺季比淡季略好,行業態勢相對平穩。
動銷旺盛
三季報顯示,貴州茅臺(552.000, -10.00, -1.78%)1-9月實現營業收入522.42億元,同比增長23.0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7.34億元,同比增長23.77%。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7.2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9.7億元,同比增長2.7%。
根據銷售價格以及營收增速測算,茅臺酒第三季度發貨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為平抑市場價格,投放量大幅增加,抬高了基數是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茅臺第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降為個位數,或是主動為之。中原基金執行合伙人、首席產業分析師晉育鋒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茅臺集團提出“千億茅臺”的目標,即集團銷售收入實現1000億元。從路徑和時間表來看,茅臺集團對于“千億”目標的實現很有信心,對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營收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調低上市公司的營收目標可以減輕其壓力。這個壓力來自于產能即茅臺的基酒產量。“2014年和2015年,茅臺基酒產量沒有增加,2015年還出現了下滑。根據比例推算,明年茅臺酒的產量不會比今年增加太多。適當調減三季度發貨量或是為了保證明年的基本供應量。”晉育鋒指出。
三季報一披露,茅臺股價10月29日隨之跌停。當晚公司發布公告稱,目前生產、銷售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整體生產經營態勢穩定,基本面沒有改變。2018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符合公司預期。預計能順利完成年度計劃并有望超額完成,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勢頭。然而,10月30日公司股價繼續下跌4.57%,并創下509.02元/股的階段新低。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銷售終端發現,茅臺依舊供不應求。北京地區多家大型超市53度飛天茅臺處于缺貨狀態。北京地區某茅臺大型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茅臺的終端銷售依然順暢,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缺貨嚴重。
不僅北京,成都地區茅臺同樣供不應求。在紅旗連鎖(5.250, 0.04,0.77%)成都吉泰路店,飛天茅臺售價為1499元/瓶。“飛天茅臺暫時缺貨。”店里工作人員表示,何時到貨目前不清楚。
離紅旗連鎖成都吉泰路店不遠的貴州茅臺集團福元廣場店,飛天茅臺的價格則是1800元/瓶。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紅旗連鎖雖然價格低,但是沒有庫存。當前茅臺供不應求,市場上低于1800元/瓶的可能是假貨。”當記者提出想要購買3件茅臺時,對方表示,拿貨要提前3天通知,店里庫存不足需調貨。
在一家成都本地做白酒批發的大型專賣店,記者咨詢茅臺價格,銷售人員表示“低于一件(6瓶酒)我們不賣。”記者從銷售人員處獲悉,因為供不應求,從去年開始,店里的茅臺就只賣熟客。
為了即將到來的春節旺季,經銷商開始提前備貨。一位大區白酒經銷商告訴記者:“我所在的區域沒囤貨,但了解到其他區域普遍存在著經銷商囤貨情況。”因為看好白酒銷售旺季的表現,茅臺經銷商們往往選擇待價而沽。這也表明了市場對于茅臺銷售的看好態度。
晉育鋒指出,從需求端來看,茅臺酒的銷售沒有問題,除了原有消費群體外,近幾年茅臺酒的消費群體在向青年精英階層擴大。
在2018年茅臺海外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表示,“2018年茅臺各項工作推進順利、效果很好。特別是重大事項、重點工作,做得都不錯,生產正常、市場穩定、價格平穩,效益穩步提高,主要經濟指標都能完成計劃,實際結果將超出預期。”對于2019年,李保芳表示奔著“千億”目標。
強者恒強
從未來白酒發展趨勢看,將呈現名酒企業對地方性中小企業的擠壓,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和集中度都將逐步提升。
水井坊(28.230, -0.48, -1.67%)方面表示,“過去十年,名牌酒企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速顯著跑贏GDP增速,即使短期經濟情況有所波動,但長期經濟發展持續向上,國民收入會持續增加,中產階級家庭數量會持續增加。整個消費升級短期即使有波動,長期看影響不會太大。”
1919數據營銷公司總經理李宇欣對白酒行業的長期發展同樣表示看好。其表示:“從1919消費數據來看,酒行業回暖的趨勢并未受到大的影響,白酒作為必選消費品長期值得看好。白酒行業剛剛從上一輪周期走出來,名酒庫存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進入新的提價周期,目前尚未看到調整周期開始的跡象。”1919是國內最大的酒類垂直電商平臺,并獲得阿里巴巴集團20億元的戰略投資。
上述大區白酒經銷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終端情況看,并沒有看到白酒行業步入調整的跡象,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最快也要2年以后。
“2013年-2015年,白酒行業受到短暫沖擊后,消費升級和價格提升從2016年起步,驅動行業增長。過去兩年300元-600元/瓶的中高端板塊在整個行業中增速最快,自然引起了競爭對手加入這個板塊。包括高端產品的競爭者以及在300元/瓶板塊以下的領先企業紛紛加入競爭隊伍,從而加劇了整個板塊的競爭。由于板塊競爭加劇,為了贏得市場更多份額,各品牌都加大了市場費用投入。從過去兩年看,在整個中高端板塊中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增強,兩極分化加劇。行業領先企業則以并購促增長,并擴展到新的區域。”水井坊方面表示。
專家指出,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的格局分化初步定型,即一線高端3家、二線次高端9家的格局,短期不會有大的變化。目前次高端白酒的重頭戲仍然集中在傳統的名酒旗下,其他地方酒企在這個價格帶產品銷量小。
同時,大眾酒的消費升級增強了這一價格帶向龍頭企業集中的可能性。由于制造工藝簡單、定價偏低等,光瓶酒競爭格局分散,競爭激烈。目前光瓶酒主流價格帶已從過去的每瓶10元躍升至15-30元左右,未來仍存在持續提升空間。東方證券(9.350, 0.13, 1.41%)指出,近年來行業銷售逐漸向頭部企業集中,2008年到2017年間牛欄山銷量市占率提升至5.2%。
對于市場關心的提價問題,晉育鋒表示,去年提價的酒企已經基本覆蓋了次高端以上酒企,不太可能連年漲價。同時,由于成本壓力傳導,大量地方酒企的漲價潮將到來。李保芳則表示,“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不管是茅臺酒還是系列酒,價格都不會再調整。”
風頭強勁的白酒股遭遇寒冬。11月12日,白酒股再度下挫。截至收盤,貴州茅臺下跌1.78%,領跌白酒板塊;水井坊、洋河股份(93.370, -1.57,-1.65%)、迎駕貢酒(14.870, -0.12, -0.80%)、瀘州老窖(38.780, -0.19,-0.49%)等白酒公司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但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終端發現,以茅臺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動銷仍然旺盛,茅臺供不應求,產能仍是瓶頸。
從行業情況看,集中度提升的邏輯未發生變化,消費較快增長的長期趨勢未被打破,消費升級方向不變。對于高端白酒會否繼續提價,中原基金執行合伙人、首席產業分析師晉育鋒指出,“去年的提價已基本覆蓋次高端以上酒企,不太可能連續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