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茅臺再一次成為熱議焦點。這一次是源于近期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1-9月,茅臺完成營業收入522.42億元,同比增長23.07%,實現凈利潤247.34億元,同比增長23.77%。但在2.71%的凈利潤增長率面前,資本市場用兩個跌停表達了“看不懂”,白酒板塊更應聲大幅下跌。
在剛剛發布的《關于生產經營情況的公告》當中,茅臺稱:公司目前生產銷售正常,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勢頭并有望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大盤頹勢之下,拐點還是機遇的爭論激戰正酣。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增速放緩,茅臺“暴雷”了嗎?
受宏觀經濟影響,當前國內消費市場整體預期不佳,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茅臺“第三季度實際表現與預期高增長出現的偏差”,進一步加劇了資本市場的悲觀情緒。“偏差”在于營收增速下滑,相比前兩季度增長32%、46%,三季度營收僅增長3.8%;相比前兩季度增長39%、42%,三季度凈利僅增長2.7%。
茅臺第三季度增幅大幅下滑實屬正常,首先,茅臺2017年三季報實現了營收增長59.40%和凈利潤增長的60.31%的雙高增,但2017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僅僅是33.11%和27.81%;也就是說,茅臺在去年依靠7-9月的投放把三季報的增長率幾乎拉升了一倍有余,2017年同期的基數已經太高。
此外,今年以來飛天茅臺需求持續火熱,廠家在上半年針對市場供求超額投放。上半年放量大,三季度必然有所回收,即使如此,今年前三季度的總投放量依然超過2017年同期。但是市場往往是線性思維,茅臺去年增長40%,今年不增長個40%就“低于預期”了。
基于茅臺全年投放量的基本恒定,茅臺全年業績仍有相當強的保證。方正證券分析師薛玉虎認為,“季度之間的波動不會對全年業績造成大的影響,預計三季度的供應缺口有望在四季度彌補。”按照目前的數據計算,茅臺已完成年度任務的78%,在全年還剩下四分之一的時間情況下,茅臺完成全年業績目標穩操勝券。
實際上,自去年至今,茅臺酒始終呈現出較強的賣方市場屬性,產品價格也始終堅挺。目前,零售市場上1499元/瓶的指導價格全面缺貨,經銷商普遍反應,當前茅臺酒價格沒有因為股價的波動而造成影響,市場需求仍然旺盛。未來,茅臺產能會繼續小幅度增長,提價空間較大。無論是緩慢提價,還是提高直營比例、調整產品結構……茅臺的確定性增長幾乎毋庸置疑。
由此看來,茅臺的業績的增長是要靠量與價的驅動,在需求與價格穩定的前提下,主動權仍掌握在茅臺手里。此次“增速回落”是在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之下作出的“理性回調”。
千載難逢的“拐點”?
對于市場擔心當前的高端白酒會重演2012年的“泡沫破滅”的危機的問題。
今年的白酒行業市場狀況和2012年的市場情況存在本質區別。2012年,國內限制“三公消費”,政商用酒需求銳減導致白酒企業尤其是高端白酒企業整體銷售和收入斷崖式下滑,整個白酒行業出現蕭條。而今年的市場狀況可能恰恰相反,白酒的客戶結構主力已經轉向民間消費,中高端白酒的消費需求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持續增加的趨勢。此外,茅臺目前的終端價格尚不及2012年;六年來,國民收入已大幅增長,目前的茅臺零售價并沒有形成2012年那種泡沫。當然,為了穩住價格,茅臺也做了大量工作,在白酒消費旺季盡可能增加供給。
自2017年以來,白酒板塊異常亢奮,整個行業曾現大面積普漲、高漲的態勢,白酒板塊一度成為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板塊之一。進入18年下半年,經濟形勢下行,國內資本市場的陰霾籠罩。領漲的白酒板塊最易受到資金恐慌的波及,呈現出大幅波動的行情。
但是隨著白酒板塊的大幅下跌,另一種聲音也開始逐漸顯現。一位行業分析人士指出:資本市場漲跌邏輯與實體經營的增減是兩個不同的邏輯,大盤再不好也不會影響真正優質的的企業,反而會加速價值向高地聚攏和回歸。”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指出,往往在市場下跌的初期,一些績差股和題材股會率先下跌。然后輪到一些獲利較大的白馬股下跌。因此,從歷史經驗來看,白馬股的下跌往往是一輪市場調整接近尾聲的信號。
一些職業操盤專家甚至認為,對于茅臺這樣極其優質的企業,股價波動信息和市場原因大過企業本身,甚至此次的理性回調造成的股價下落,是千載難逢的增持機會。正所謂“歷史上茅臺每一次回調都是買入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