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長假旅游出行,內心總會感慨:旅行大多數情況下是A城市的一群人“遷移”到B城市,B城市的一群人“遷移”到A城市,然后換個城市住酒店而已。不過雖然看似很無聊,但對于國家提倡的消費升級確實很重要,相信節后一堆帶長串0的數據又會出爐。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筆者也不能免俗,節日前幾天成為了眾多“遷移者”中的一名,6日回到上海便被朋友拉去了法華鎮路上的“啤酒阿姨”店?刹灰】催@家店哦,原來只是一家20多平方的小店,但是自從店主張阿姨五年前開始賣進口精釀啤酒,如今已經擴大到200平方,陳列了一千多種啤酒,仿佛一家啤酒博物館。好友拉上我,自然是一起品嘗白熊、IPA、世濤、修道院、維德特等精釀啤酒,過個嘴癮。精釀啤酒使用了更好的原材料,在工藝過程中加入不同的輔料如巧克力、咖啡、水果等進行調味,所以口味千奇百怪、極具個性化。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啤酒絕大多數是價格便宜的工業啤酒,而售價相對昂貴的精釀啤酒這幾年也開始逐漸被市場所接受。根據幾家主營啤酒的上市公司最近發布的季報和年報來看,工業啤酒銷售額開始出現下滑,顯示出整體的啤酒市場已經逐漸飽和,但代表啤酒高端化的精釀啤酒銷售額卻逐年遞增。以往精釀啤酒一般都在酒吧里銷售,但是這幾年也開始在線下賣場渠道和線上電商渠道發力。
那隨著消費升級,“精釀概念”是否能給啤酒股的股價帶來春天?筆者認為還未到時間。我們來看百威英博(這些年不斷收購精釀啤酒公司,比方說2017年收購了上海本地的拳擊貓精釀品牌,精釀啤酒銷售額占比最高)股價,盡管美股這些年呈現慢牛趨勢,但百威英博股價卻是下跌趨勢。其次“啤酒”屬于“舶來品”,主要原料除了大麥外還有啤酒花,而目前國內啤酒花產地主要在新疆和甘肅,由于開發時間長、種植要求高使得啤酒花長期以來受到忽視,原料太依賴于歐美進口。所以,盡管國內啤酒龍頭上市公司如青島啤酒(33.750, -1.02, -2.93%)、珠江啤酒(4.660, -0.11,-2.31%)、惠泉啤酒(6.100, -0.21, -3.33%)等開始布局精釀啤酒業務,但真正能夠發力還有待時日。
不過隨著消費升級背景下對于高品質啤酒需求的增加,精釀啤酒總會迎來春天,不妨可以考慮逢低布局。相較于貴州茅臺(687.180, -42.82,-5.87%)、五糧液(63.530, -4.42,-6.50%)等白酒股的漲幅而言,啤酒龍頭股這兩年漲幅其實并不多,今天節后第一天A股大跌,啤酒股也是比白酒股明顯抗跌。青島啤酒股價,2018年6月創下56.38元階段新高后,如今已跌到33元附近。根據最新季報的基金持股數據顯示,華夏大盤精選混合持有該股占凈值比最高(6.62%);珠江啤酒股價同樣在6月創下7.72元階段新高后,如今已跌到4元附近,寶盈消費主題混合持有該股占凈值比最高(6.73%)。
好了,不知道喜歡“酒股”的你,會選擇白酒股還是啤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