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白酒行業逐步復蘇。最新,酒業大咖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給出了行業邁入“新成長周期”的看法。而近兩年,一線酒企紛紛謀求產能擴張,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均在該列。
但實際上,產能過剩依舊是我國白酒業的主要矛盾之一,名酒廠的新一輪產能擴張是否將加劇該問題?對此,多位酒企及行業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輪擴張間存在明顯差異,目前看來不會造成“歷史重演”。如今,以一線名酒為代表的新一輪產能擴張分為市場需求型與結構升級型兩類,兩者具有行業復蘇及消費升級等趨勢支撐。
另有分析認為,擴張成果爆發后,將考驗酒企市場投入與營銷手段。
多家酒企謀產能擴張
9月22日,投資規模達50億元的五糧液陳釀倉儲包裝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后,五糧液將形成30萬噸原酒陳釀儲藏能力,新增加10萬噸成品酒包裝能力以及4.5萬噸成品酒倉儲能力。
五糧液新包裝項目的開工,是酒企產能擴張的最新案例。去年以來,茅臺、五糧液及瀘州老窖等名酒產品價格一路走高,除需求火熱、價值恢復等原因外,“產量不足”被認為是產品提價的根源。
產能上馬項目近兩年亦不斷有之。
2016年5月,瀘州老窖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30億元投入釀酒工程技改項目(一期工程)。借此,老窖將形成優質基酒3.5萬噸生產能力及10萬噸儲酒能力。瀘州老窖董秘王洪波彼時表示,該項目的實施主要是為抓住本輪白酒行業調整機會,提升中高端白酒的生產能力。
今年,沱牌舍得(600702,SH)拋出定增預案,募資中的15.5億元將用于釀酒配套工程技術改造。沱牌舍得稱,項目建成后,公司成品酒生產能力將大幅提升,建成后年可生產高檔酒1.7萬千升,白酒總產能達5.67萬升。這較其2015年產量3.26萬噸有了大幅增長。
郎酒今年7月宣布,其年產醬香白酒已達3萬噸,新增釀造區正在建設中,到2020年,其醬香白酒年產量將達5萬噸。
貴州茅臺多年來都在擴充其茅臺酒產能。在其“十三五”規劃中,公司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茅臺酒基酒生產能力5萬噸,而這一數字在去年時為3.9萬噸。在今年6月召開的新增產能匯報會上,茅臺宣布明年將有15棟制酒生產房投入使用,新增3000噸產能。
今年初,五糧液董事長劉中國對外表示,五糧液總體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五糧液6月時對外稱,“十三五”期間,五糧液一方面要再建一個10萬噸的生產基地,使普五投放量有望突破2萬噸;一方面還要新增30萬噸的原酒儲存能力。后者即最新開工的包裝項目。
在白酒行業此輪深度調整前,大肆產能擴張也曾上演。但彼時產能擴張多快速中止,更有盲目擴張的中小酒企面臨產能無法消化,甚至被淘汰的命運。
一位長期關注酒業的機構人士認為,兩輪擴產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從已有的擴產動作來看,其實施主體多是產銷兩旺或處于本輪復蘇最受益酒企陣營中的企業,其中以一線或知名酒企為主,并非全行業一窩蜂地擴張。從目的上來看,彼時酒企更多是出于變相圈地、搶先占位而擴張,現在更多是基于企業與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