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豬肉股”公司營收集體暴漲 中高端白酒復蘇性增長
跌:啤酒、紅酒企業低迷期持續 乳業市場仍處下滑期
5月4日起,由同花順iFind提供數據技術支持,新京報記者對A股及港股上市的147家食品板塊公司的營收、凈利潤及增速進行綜合分析,共涉及酒業、乳業、養殖加工、糧油、調味品、休閑及綜合食品6大板塊、11個細分行業。
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有91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61.9%;有56家公司出現虧損,占比38.1%。其中,99家公司營業收入上漲,漲幅從0.09%至200%。98家公司凈利潤出現上漲,增長率在50%以上的有47家占比48%。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48家公司出現營業收入下降,整體占比32.7%,降幅從-86%至-0.02%不等。有49家公司出現凈利潤下滑情況,整體下滑占比達33.3%,其中凈利潤增長率在-50%以下的有23家,占比達到46.9%。
*ST皇臺、貝因美等5企業利潤增速倒數
從細分板塊來看,受“豬周期”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近78%的養殖上市公司出現營收利潤雙增長。酒類行業中白酒企業紛紛迎來復蘇期,超過74%的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利潤雙雙上漲。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在上述147家企業中,凈利潤增幅最高的5家企業分別為海升果汁、好想你、沱牌舍得、仙壇股份、中國食品,增長幅度最低為814.7%,最高為2001%。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啤酒、葡萄酒行業集體進入低迷期,有70%的企業營收或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乳業類上市企業中,也有53%的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營收或凈利潤下滑。
其中,凈利潤下跌最為嚴重的五家企業分別為*ST皇臺、通天酒業、貝因美、雅士利國際、現代牧業,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在-300%以下。
超強“豬周期”下 肉禽養殖公司營收集體暴漲
受益于“超強豬周期”的影響,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在2016年普遍實現了業績大爆發。同花順數據顯示,在香港和內地上市的18家肉禽養殖類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的營收、利潤均出現雙雙上漲。
其中,溫氏股份成為生豬養殖板塊的“巨無霸”。其2016年營業收入593.55億元,同比增長23.05%;歸母凈利潤117.90億元,同比增長89.99%。全年商品豬出欄量1713萬頭,全年累計銷售商品豬1712.73萬頭,同比增長11.57%;銷售均價約為18.4元/公斤,同比上漲20.26%。
“豬周期”也對雛鷹農牧的業績提升明顯。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為60億元,同比增長66.17%;凈利潤為8.69億元,同比增長294.24%。此外,牧原股份2016年營收56億元,同比增長86.65%;凈利潤23.21億元,同比增長289.68%。
值得注意的是,溫氏股份在2016年的營收、利潤當量,已經可以與整個生豬養殖行業“叫板”。數據顯示,2016年圣農發展、雛鷹農牧等其余17家肉禽養殖類公司的全部營收總和為542.7億元,尚不及溫氏股份一家的營收。上述公司凈利潤總和為53.93億元,為溫氏股份的一半左右。
對于業績暴漲的原因,多家公司在報告中將其歸功于“豬周期”,即過去一年中生豬價格全年處于高位運行,加之飼料采購價格出現下降,這使得價格和毛利較同期均有所提高。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本輪“豬周期”高峰已過,在2017年豬價將轉入下跌期的中段。從整體價格走勢來看,未來一年生豬供應將整體增加,價格震蕩范圍在15元至17元/公斤。但每頭豬盈利水平將從去年的800元下跌至400元左右。
“殺豬戶”幾家歡喜幾家愁 雨潤持續虧損“拖后腿”
在上游“養豬戶”一枝獨秀的同時,下游的“殺豬戶”行業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同花順數據顯示,在港股和A股的8家上市肉類加工上市企業中,雙匯發展、龍大肉食、煌上煌、華統股份、康達食品等5家企業應收及凈利潤雙雙上漲。
其中,雙匯發展2016年營收518.22億元,同比增長15.9%;凈利潤44.05億元,同比增長3.5%。全年屠宰1235萬頭,同比下降0.32%,銷售高低溫肉制品160.6萬噸,同比增長1.44%。肉制品發貨量40.4萬噸,同比下降0.61%。
另一家加工企業,龍大肉食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4.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0.94%。從分行業來看,其屠宰行業營收45.45億元,增長26.49%,主要原因是受銷售通路拓寬影響。
不過,上游豬肉成本的飛速上升,給下游加工企業也帶來一定影響。雙匯在2016年報告中提出,2016年全年屠宰頭均利潤為35.4元,而2015年同期這一利潤維持在39.5元/頭。但得益于雙匯布局海外原料基地的戰略,在2016年第四季度(Q4)屠宰和肉制品盈利均出現好轉,在這一期間屠宰差價顯著擴大,頭均盈利39.5元。
與行業的整體增速相比,雨潤的業績仍舊是一片慘淡。數據顯示,雨潤2016年收益錄得167.02億元,同比下降17.2%。虧損由上年度29.76億元,收窄至23.42億元,主營業務業績全面下滑。
在報告期內,雨潤集團共屠宰量為約663萬頭,同比減少約29.7%。其表示主要是整體豬肉消費意欲下降,集團考慮到利潤問題,在屠宰量上做了適當的妥協,因此上游業務的整體銷售收入同比減少18.7%至147.43億港元。
業內人士表示,雨潤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副業拖累了主業發展導致經營能力不強,加之2015年經營巨虧帶來的壓力,使得其在行業內已經再難有重新抬頭的機會。
酒類板塊
行業回暖
白酒復蘇“最強音” 73%企業營收凈利雙上漲
過去的一年中,白酒行業整體回暖,而在A股及港股上市的19家白酒企業中,14家酒企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出現高調上漲。
高端白酒代表貴州茅臺2016年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388.6億元,同比增長18.99%;凈利潤達167.18億元,同比增長7.84%。而在毛利率上,貴州茅臺最近五年一直維持在90%以上,而白酒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在66%左右。
同時,五糧液的營收及利潤也雙雙增長。其2016年營業收入245.44億元,同比增長13.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85億元,同比增長9.85%。另一家酒企洋河酒業在2016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1.83億元,同比增長7.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27億元,同比增長8.61%。
此外,沱牌舍得、水井坊、老白干酒、瀘州老窖、口子窖等酒企的凈利潤均出現了集體增長,漲幅分別達到1025.11%、155.52%、47.71%、30.89%、29.41%。
多家酒企在年報中表示,整體市場的回暖促使2016年市場迎來恢復性增長,隨著消費者品牌、品質意識的提高,白酒消費向著名酒集中成為大趨勢,而規模大、利潤高的中高端白酒市場將成為未來行業的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