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臺和五糧液股價屢屢創出新高之際,近期港股的啤酒板塊似乎也掀起了一波上漲熱潮。
自4月份以來,港股啤酒板塊表現十分搶眼,概念股集體拉升。其中,華潤啤酒(00291.HK)漲幅約為17%,總市值高達1184億,而青島啤酒(00618.HK)股價更是一路走紅,漲幅高達55%,總市值為688.32億。
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啤酒供需預期修正利好以及2019年一季度啤酒企業業績大幅增長等因素的刺激,近幾個月以來啤酒概念股其所在板塊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股價也在不斷爆發。
那么,在這一波上漲潮中,究竟是什么在利好啤酒板塊,而受益公司又有哪些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業績集體大幅增長
事實上,啤酒行業來勢迅猛,不僅體現在資本市場中,其也在產銷動能上有所反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3812萬千升,同比增長0.5%。2019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539萬千升,同比增長4.2%,同期累計出口啤酒5.838萬千升,同比增長5.3%,金額為2.5019億元,同比增長2.9%。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國產啤酒在2013年以來,產量經歷連續下滑之后,首次實現年度性產量增長逆轉。
在此之際,大部分啤酒企業便引來了業績快速釋放期,營收和凈利獲得大幅增長。
具體而言,青島啤酒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65.8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第三年增長;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2.6%。華潤啤酒去年實現營收318.67億元,同比增長7.2%,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大增幅;珠江啤酒實現營業收入40.39億元,同比增長7.33%,首次突破40億元,利潤總額4.65億元,同比增長81.03%。
而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一季度似乎又延續了2018年啤酒行業全面增長的勢頭,不少企業一季度的業績也表現不俗。
比如說,由于銷量增加以及產品結構優化,青島啤酒2019年首季實現營收約人民幣79.51億元,同比增長11.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075億元,同比增長21.04%;基本每股收益0.598元。另外,公司累計實現啤酒銷量216.6萬千升,同比增長6.6%。
再或者說,重慶啤酒在今年一季度也取得開門紅,啤酒銷量、營收、利潤三大業績指標繼續全面增長。1-3月,公司實現啤酒銷量22.49萬千升,同比增長5.04%;實現營業收入8.33億元,同比增長2.4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568.11萬元,同比增長13.39%。
由此根據以上可知,在啤酒行業進入了新的增長通道之際,良好的業績和較低的估值便促成“啤酒行情”強勢反彈。
啤酒行業“拐點”已至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啤酒企業業績集體大幅增長,還是啤酒概念股持續爆發,這兩者的出現似乎都離不開一個“訊息”刺激。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啤酒行業增速自2011年開始直線下滑,于2014年7月正式進入負增長階段,產量大幅縮減。經歷了三年快速下滑期,國內啤酒的需求量自2017年開始企穩。2018年上半年,中國啤酒總產量增長了1.2%,實現連續5個月的正增長。
此外,2018年12月以來,啤酒板塊上漲9.77%,位列食品飲料子板塊第二,資金凈流入7372萬元,板塊中僅次于肉制品及調味品,表現亮眼。而行業個股方面,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21日,重慶啤酒以近24%的漲幅排名食品飲料板塊第一,青島啤酒次之,而這與EPS未來3年的預期復合增長率排名基本吻合。
至此,根據以上種種可知,啤酒行業走出了增速年年下滑的漩渦,迎來了行業的拐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行業拐點不是以規模增長為主。一方面,龍頭公司減產能基本結束,效率提升、折舊減少。另一方面,2018年的被動提價將為企業2019年的盈利打開窗口,高端需求的快速上漲也將使啤酒噸價不斷上升。
此外,國內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下降后,也有望為啤酒行業拐點的到來“添磚加瓦”。
國信證券以2018年財報數據測算認為,增值稅下降有望帶動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凈利潤增厚19.6%、129.8%、25.8%、29.2%。而國泰君安研究機構也表示:
“整個行業的競爭拐點已經到來,未來需求端的競爭強度確定性趨緩,對渠道的投入還會減少,降稅盈利彈性和確定性高,行業的重心大概率向供給端去產能傾斜。對于啤酒行業而言,降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為行業規;ギa能堅定了底氣,為未來行業的效率提升打下基礎。”
當然,在啤酒行業拐點已至的這個大背景下,也不乏一些催化劑的刺激。
比如說,關廠加速。行業關廠的底氣來自于更多的騰挪空間和未來發展的企業,也意味著行業的競爭向供給端轉移,加速行業效率提升。原材料及包材價格下降。原材料及包材大概占成本的50%以上,價格下降將明顯改善行業的盈利能力。
再比如說,終端銷售及零售價格保持穩定。如果終端銷售及零售價格十分穩定,增值稅減少相當于變相提價,而這個提價針對全部產品,不是結構性的提價也不是小范圍的提價,板塊業績的彈性就能順利釋放。
與此同時,去年以來國內啤酒經歷了一波提價潮。2018年年初,青島啤酒對旗下中、高端產品提價約5%,低端產品提價約10%;燕京啤酒針對重點地區低端產品提價約30%;重慶啤酒提價約3%;華潤啤酒對中、高端產品提價10%,低端產品提價5%。
受益個股有哪些?
基于上述,在這個啤酒行業拐點已至的大背景之下,相關公司業績和股價都迎來了大幅度的增長,而這些企業也值得我們跟蹤關注。
華潤啤酒(00291.HK)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飲料的央企控股企業,總部設于中國北京。目前該公司市占率第一28%,借力外資品牌喜力,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預計喜力有望借助華潤強大的渠道進行布局,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重慶啤酒成立于1993年,主要從事啤酒的生產和銷售,是我國啤酒行業中僅有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此外,嘉士伯外資控股,處在外資引領行業升級的快車道上。近幾年產品結構持續改善,用高端化戰略深耕基地市場,凈利潤率提升較快。
珠江啤酒成立于2002年,其主要產品是啤酒和酵母飼料,總部位于珠江。目前該公司一直致力于產品研發,以滿足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基本面較前幾年有明顯改善,目前估值處于歷史底部。
青島啤酒成立于1993年,前身青島啤酒廠,主要從事啤酒的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市場份額約20%,其中青島啤酒是國內啤酒文化最濃烈的代表。此外,近幾年來該公司一直致力于產品結構的調整,或引領行業本土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