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16年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年會在江蘇宿遷召開。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秘書長李言斌、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耀以及各地酒業協會和各大酒廠領導參加了本次會議。
王琦在做2016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工作報告時表示,雖然近年來我國酒業跨出了國際化發展的大步伐,但是走出去發展的成效仍比較緩慢,未來要靠文化傳播讓中國酒業走出去發展。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白酒商品累計出口總額4.49億美元,同比增長37.21%;累計出口白酒數量1.62萬千升,同比增長22.56%。2016年前10月份白酒商品累計出口總額3.83億美元,同比增長9.51%;累計出口白酒數量1.29萬千升,同比下降2.28%。白酒的年出口量不到2萬千升,占總產量1300多萬千升的0.12%,年出口額不到5億美元,占當年白酒工業銷售收入5550多億的0.5%。
數據背后說明,雖然中國是世界酒生產大國、酒消費大國、酒文化大國,但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貿易中的占有率還比較小,只有0.76%。王琦認為,中國酒的國際化進程任重道遠,酒的競爭最終是文化的包容和競爭,中國酒業能否走向世界,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其背后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同的酒是不同文化的產物,在實現酒業國際化戰略的構想中,文化引領始終是一切因素的根本所在。酒的根本競爭力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導向,我們喝的是中國味的酒,品的是中國的文化。說到底,‘走出去’就是用中國的酒文化講中國的好故事。”王琦如是說。
在此背景下,白酒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正在加快實施國際化戰略步伐,通過海外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推廣活動,提升海外消費者對中國酒文化的認知。如茅臺確立了“做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的文化發展戰略;五糧液打出“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口號,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推出了酒文化宣傳片;洋河推出了“中國夢·夢之藍相約倫敦音樂會”;汾酒積極籌劃打造成世界第一文化名酒;瀘州老窖協辦“1573世界與中國”大型文化研討會等。
王琦認為,文化是酒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文化不僅可以引領酒行業創新發展,還可以引領消費升級,帶領中國酒業走出去。當前,白酒行業所走的國際化之路,文化傳播的意義大于產品銷售本身的意義。
此外,在他看來,酒業的品牌創新離不開文化做支撐。現在很多酒企推出了時尚產品,意在加快品牌的年輕化進程,擴大消費覆蓋面。但僅靠品牌名稱、產品包裝的改變,還不足以改變酒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必須將時尚元素、國際化元素融入到品牌文化當中,形成新的品牌訴求,使用新的傳播語言,樹立新的價值主張,其品牌才能成為真正的時尚經典。
除此之外,酒業的品質創新也需要文化的支撐。王琦認為,現代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的觀念,健康飲酒、飲健康酒將成為未來酒類消費的主流趨勢。酒類品質也隨之發生了創新轉變,口感更加舒適,飲用方式更加多樣化,或在釀造過程添加有益成分等。品質創新必須與文化相結合,才更易于被消費者接受和認可,比如生態文化、陳釀文化以及強調優雅格調的品鑒文化等,都是對創新產品、創新品質的價值詮釋。
雖然文化是酒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當前社會上對酒文化的認知還良莠不齊,勸酒濫飲之風占據了很大比重。在王琦看來,白酒行業想要提升美譽度,就必須徹底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和體驗感,通過酒文化為消費者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比如通過創新演繹,激發追求向上的動力;通過人文關懷,表達和諧美好的情誼等,從而不斷優化酒類消費體驗,使酒類消費更加愉悅、舒適和便捷。
當天的會議上,王耀還介紹了洋河在文化傳播上的一些做法。王耀表示,在文化傳播上,洋河已經改變過去傳統廣告的傳播模式向整合傳播的形式進行轉變,推大事件營銷、互聯網互動、公益營銷、品牌體驗等,在內容創意上下功夫,讓原本晦澀的傳統文化充滿生動性、趣味性。此外,洋河還通過酒文化旅游設立洋河股份酒文化4A景區,把酒廠打造成文化旅游、情懷旅游和健康旅游的目的地,增強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