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一句話,攪動了一個時代的變局。
沉寂了近十年的劍南春,在2017年又活躍起來了。加上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其他行業巨頭動作頻出,白酒行業正在逐步升溫,說明行業競爭也空前激烈。那么,既打總統牌,又玩國際化,還把消費者視野拉回盛唐時代的劍南春,到底是想干嘛呢?
觀察:第二陣營暗流涌動,爭相瞄準白酒“探花”
2017年的白酒行業暗流涌動,尤其是第二陣營的瀘、劍、郎、古、汾等品牌競爭趨于白熱化,這一切皆源于瀘州老窖年初提出的“‘十三五’末要實現銷售200億,沖進前三甲”的戰略目標。
在上一輪調整中,第二陣營中的洋河以其強大的渠道力和穩定性從第二陣營中脫穎而出,形成了“茅五洋”三個百億級品牌,而其他二線名酒受困于行業大調整,悉數跌出了百億陣營。白酒行業再次演變為第一陣營的“茅五洋”和第二陣營的“瀘、郎、劍、古、汾”的名酒品牌格局。
“如今看來,茅臺和五糧液仍然處于領先地位,其中茅臺今年有望過600億,而五糧液則已經突破300億,第一陣營依然實力強勁,難以撼動。”九度智力集團董事長馬斐在分析當前行業格局時表示。
第一陣營中的另一巨頭洋河則處境不妙,三季度報顯示,洋河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8.78億元,同比增長15.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82億元,同比增長15.34%;基本每股收益3.7元,同比增長15.26%。“從總體來看,洋河今年營收破200億問題不大,但三甲中它的實力最弱,如果行業內有品牌要想進入前三的話,第一個被擠掉的一定是洋河。”馬斐認為。
第一個硬懟洋河的是古井貢,華東老大之爭愈演愈烈。洋河在安徽已取得10億+的銷售業績,而不甘寂寞的古井貢也在江蘇及周邊的河南、上海、山東等等進行滲透式的發展。第二個是郎酒,郎牌特曲圍攻江蘇、河南兩大核心市場,這讓洋河“很難受”。第三個直接向洋河發起挑戰的便是瀘州老窖,“沖進前三”的直接任務就是要擠掉洋河,因為即便是瀘州老窖十三五末實現200億的銷售目標,也與當前的茅五有著很大的差距,要想在短期內擠掉茅五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有一個對重回三甲念念不忘是劍南春。一直以來,劍南春無論怎么困難,都一直在堅持茅五劍的品牌定位,其在內部發文的文眉一直印著“中國三大名酒”字樣,時時刻刻提醒劍南春的員工要為重回“茅五劍”而努力工作。
“劍南春是中國白酒的核心資產,我們作為劍南春的一份子,時時刻刻盼著劍南春回到‘茅五劍’時代的榮耀,而我們也在為此努力奮斗著。”劍南春某經銷商在接受酒業家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前,第二陣營內多個名酒品牌爭相角逐探花位置,劍南春自然不會讓“茅五劍”的稱號旁落。
動作:劍南春動作頻頻,戰略目標已現端倪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中國白酒只能是‘茅五洋’的天下?”說起白酒行業當前的品牌格局,主要經營某二線名酒的經銷商李總顯得忿忿不平,他認為世無常道,且市場經濟充滿多變性,二線名酒中必然還會有品牌擠入行業三甲,攪動行業格局。劍南春人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即便是在行業、企業處于最低谷的時候。
現在距離劍南春首提百億目標的2011年已經過去了6年,在這幾年中,劍南春雖然從未在公開場合再提百億目標,但并不說明他們沒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從最近幾年劍南春的業績發展軌跡,我們仍能看到劍南春為重返“茅五劍”所做的努力。
大爭之世,必出王者。2017年,正是這酒業大爭之年,眾二線名酒謀求自身突破,加冕一線王冠的重要一年。而沉寂了近十年的名酒劍南春,則在2017年下半年突然發力,一系列的市場措施、品牌措施紛紛祭出,向著行業三甲發起沖刺。
一年內五次調價,鞏固次高端王冠
1月,普劍通過減少政策的方式,將出廠價調整10元/瓶,煙酒店成交指導價調整為370元/瓶。
5月,普劍終端價再次提價10元,為380元/瓶。
9月6日,劍南春發布《關于水晶劍價格調整的通知》,要求:10月10日起,水晶劍(普劍)統一零售價格不低于398元/瓶。
9月14日,劍南春再次發文,要求:在10月22日前,水晶劍(普劍)的零售價格不得低于418元/瓶。
12月8日,劍南春《關于水晶劍政策體系調整的通知》要求:一、價格體系:52度產品建議成交價439元/瓶,46度產品建議成交價409元/瓶,38度為389元/瓶;二、政策體系調整:隨量折扣減少25元/瓶。
“一年內五次調價,劍南春這是發了狠心要把價格拉上去了。”有行業觀察者表示,劍南春此舉是要鞏固其次高端之王的行業地位,繼續保持它在次高端領域的核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