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黃金十年”的發展將中國酒業推向了一個高峰,在長達五年的行業調整期,中國酒業的發展也沒有停滯。而經歷了黃金十年和動蕩調整五年后,如今白酒行業又進入了新的發展周期。
11月30日,在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以及“水皮雜談”主辦的“中國經濟增長新空間——第十二屆(2019)中國人民保險•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上,一場白酒圓桌論壇環節邀請了洋河、汾酒、西鳳、舍得酒業、名品世家和江蘇宿遷女兒紅酒業等酒企高層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當下白酒行業,并預判未來的白酒黃金十年走勢。
在經歷了飛速發展期和調整期后,進入2018年以來,高端化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同時,整個白酒行業也面臨弱肉強食的時代,在業內看來,未來白酒行業將呈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景象。
兩極分化趨勢明顯
整體來看,白酒行業新“黃金十年”將呈現諸多特點:一是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二是中產階層的崛起將推動白酒消費再次升級,三是巨頭企業將帶動白酒行業進一步發展。
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在貴州茅臺的帶動下,整體白酒板塊股價大幅上漲,特別是高端白酒表現搶眼,這是中國白酒行業品牌升級和企業提價之后的市場正常反應。而近期白酒板塊出現回調則與持續提價之后的增速放緩和穩價措施有直接關系。盡管板塊出現波動,但整體行業基本面依然被看好,所以股價會出現螺旋式的小幅上漲。
對于白酒板塊的長期走勢,業內認為,白酒板塊正面臨著分化的趨勢。整體來看,中低端區域酒企普遍銷售環境惡化,拖累股價;龍頭酒企依然表現強勢,帶動了股價的增長,從長遠來看,中國白酒屬于社會剛需高頻生活用品,行業價值得到市場高度認同,這是白酒名酒股持續增長的驅動力。
在上述11月30日的峰會上,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張周虎也表示,白酒行業集中度不夠,也許十年二十年后白酒的企業不會那么多,消費者更重視健康,不管是中國社會的人口結構,還是老齡化趨勢都會影響白酒的消費,大量的人口基數存在成為支撐中高端白酒的消費群體。
其實,進入2018年以來,白酒行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的增長期,從需求端看,居民消費溫和上揚,白酒消費持續升級,多元消費增長態勢明顯,尤其個人和商務消費增長態勢強勁,成為白酒行業消費的主力軍。
從今年公布的白酒企業的業績數據中也可以看到,一線名酒企業的量價齊升帶動了二線酒企及區域名酒企業績增長,與此同時,白酒行業兩極分化明顯,在一線、二線高端酒的擠壓下,小酒企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江蘇宿遷女兒紅白酒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善鵬在上述峰會中表示,出現行業兩極分化的狀態下,作為中小型白酒企業則需要走小而美路線,因為這些小企業不像很多大的企業做大而精,在大而精的模式上已經被很多大企業占據了位置。
“整個白酒行業的周期近三年會有一個微調,但頭部企業不會受太大影響,中小企業的壓力會比較大。未來每個省內留下的酒廠不會太多。隨著中國的實力不斷強化,中國白酒還有很多走出去的空間,大方向是好的,近幾年的回落也是正常。”名品世家董事長陳明輝在上述會議中說。
行業周期性弱化
“新的黃金十年,白酒不僅不好買也不好賣,消費者追求的高,對企業的營銷、品質和文化要求均高,甚至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行業周期性不存在,知識時代特征變化而已。”洋河股份營銷副總經理朱醒在上述峰會中表示。
從過去幾年的發展態勢來看,2015年后,隨著去庫存以及消費萎縮等風險逐步釋放,白酒行業觸底反彈,白酒價格逐步回升,由于國家經濟轉型,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逐步提升,白酒消費從政務消費向商務消費以及民間消費轉型。
目前,白酒需求可分為個人需求、商務需求和政務需求,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國家三公消費限制前,政務、商務和個人消費占比分別為40%、42%和18%,經過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以及消費結構升級,2017年白酒的政務消費占比顯著下滑,商務消費占比有所下滑,個人消費占比大幅提升,在消費支出增速存在下行壓力背景下,白酒消費結構明顯升級。2017年白酒消費中個人消費占65%,隨著個人消費占比持續增長,因此,預計白酒行業周期性將有所弱化。
談到白酒的周期性,汾酒集團文化總監柳靜安也認為白酒行業的周期規律并不明顯。他指出,經過30年的努力白酒不僅沒有成為夕陽產業,反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下一個黃金十年,中國的白酒還會繼續很好的走下去。”柳靜安說。
舍得酒業相關人士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和電商新零售崛起讓信息變得更加透明和便利,無論是白酒行業處于怎樣的周期,行業的主角始終是17家名酒企業和50余家優質酒企業。
隨著國家推行的供給側改革實施為白酒行業注入了新活力,種種跡象顯示,白酒行業復蘇進程加快。除供給側改革的推動外,在“經濟+政策+消費升級”的三重刺激下,白酒行業的新一輪發展為全國名酒品牌增添諸多動力,也將為下一個黃金十年打造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