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0月30日晚間,19家上市白酒公司前三季度業績盡出,從業績數據對比來看,前三季度白酒企業雖然整體上依然呈現穩步上漲的態勢,但在行業分化加劇的大背景下,也有不少企業在Q3呈現業績同比下滑的趨勢。
相較于終端動銷起色不大的Q2,Q3由于民間消費節假日的活躍而往往會被視為傳統的消費旺季,按理來說酒企應該繼續延續高速增長的態勢,但從整體情況來看卻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在微酒看來,暫且拋開前兩個季度數據,將目光聚焦到上市酒企Q3數據,更能挖掘數據特點背后反映的市場現狀和趨勢。
特點一:“頭部”高基數“快增長”
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無疑是處于行業“頭部”。 數據顯示,貴州茅臺Q3營收、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3.81%和17.11%,營收214.47億元,凈利潤則為105.04億元。 同半年報相比,雖略有減少,但是在茅臺龐大體量的背景下,能夠保持這樣“兩位數”的快增長實屬不易。 此外,五糧液的這兩項指標增速依舊保持快增長。 據統計,五糧液第Q3營收為99.51億元,同比增長27.1%;凈利潤為32.08億元,同比增長34.55%。兩項指標漲幅高于上半年的26.5%%和31%。 而五糧液Q3業績數據繼續大增,明顯與“普五”的“量價齊升”有很大關系。
5月20日,第七代經典五糧液正式升級至第八代,并于6月全面上市,五糧液供貨價出現小幅增長,出廠價達到889元/瓶,批價逐步站穩千元價位檔。 多家券商調研指出,Q3隨著五糧液的第八代經典五糧液逐步填補市場,在產品升級的推動下,一批價持續走高,經銷商利潤改善,產品批價和終端價得到有效支撐,五糧液核心產品實現了量價齊升。
特點二:整體增速放緩,個體出現“拐點”
此外,從Q3具體數據來看,多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在納入統計的19家上市酒企里,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酒企營收或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即便是在茅臺和五糧液高速增長的情況下,18家上市酒企(*ST皇臺尚處調整期故未納入計算)的綜合營收同比增幅也僅約為14.59%。
同時,與二季度相比,本該是旺季的三季度也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下滑的態勢,18家上市酒企(*ST皇臺尚處調整期故未納入計算)環比增長僅為5.78。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上市酒企綜合營收增速放緩,仍然有一些酒企表現不俗,例如茅臺、古井貢、水井坊、伊力特、青青稞等保持了10%~20%的增長,而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順鑫農業、今世緣和金徽等則達到了20%以上的增速。
另外,尚處于調整期的皇臺業績增幅達到了1693.36%。 上述企業的共同之處則在于幾乎都在年內對產品、渠道、品牌體系進行了升級換代,其中龍頭企業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受益于高端市場量價齊升的影響充分享受紅利,汾酒、古井貢、今世緣等酒企則通過借力次高端擴容進一步擴張,不斷向省外市場要份額,步步蟬食其他省酒地盤。
此外,部分酒企開始呈現“拐點”,從數據上來看則是逐步進入調整當中。 口子窖Q3則出現了營收凈利雙下降,分別為-0.14%和-1.78%,金種子也出現了-24.9%的營收下滑,對比古井貢和迎駕貢的增長,不難看出,2019年安徽酒類市場競爭的激烈性。 而對于今世緣、汾酒和金徽酒等來說,業績高速增長的Q3則成為他們業績爆發增長的“集合點”,這些企業無一例外地通過前幾個季度對產品體系或市場布局進行了優化升級,并由此實現了第三季度的快速增長。
對此,中信證券認為,白酒行業消費輪動至大眾消費升級。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預期未來行業增長將逐步放緩,高端酒市場容量持續增長,目前庫存水平正常;次高端繼續擴容,但分化加速,更多的是結構性增長。
特點三:板塊分化加劇,行業迎來“弱周期”
白酒行業增速放緩帶來擠壓式增長,使得白酒行業分化加劇。 從第三季度數據可以看出,川黔陣營依然保持強勁的沖力,不僅前面有茅臺、五糧液的帶動,中間的瀘州老窖也以21.86%的營收增幅和35.5%的凈利潤增幅表現不俗,后方的水井坊和舍得則繼續用穩步增長的態勢奮起直追。
西北板塊依舊任重道遠,雖然伊力特、金徽和青青稞在營收或凈利上有所增長,但由于其總體體量偏小,對于實現企業發展愿景依舊道阻且長。 在徽酒板塊,隨著近年來各大酒企加強了對華東等地的關注程度,徽酒軍團開始出現明顯的分化態勢,一方面古井貢和迎駕貢分別以35.78%和34.15%的凈利潤領跑;另一方面口子窖、金種子承壓更重。
對于白酒行業未來走勢。今年秋季糖酒會上盛初集團董事長王朝成表示,“這一輪酒業增長和以前都不太一樣,是冰火兩重天的增長,這一輪利潤的增速很快,營收的增速緩慢,同時,量的增速非常弱。其中,比較大的變化是,上市公司的增速遠遠快于行業的增速,大部分都在20%-40%,非上市企業或者中小企業的情況比較低迷。” “本輪增長的邏輯是,集中化和高端化疊加帶來的復雜性,而未來的增長,將是量和價的底層邏輯”,在王朝成看來,此前是強周期高增長,未來周期性減弱,但可能進入“低增長時代”,同時,宏觀經濟對于中國酒行業的影響極大,酒行業的每一輪周期變化都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
專家點評:行業將進入一個弱周期
針對今年Q3酒業業績普遍呈現分化態勢的情況,盛初咨詢總經理柴俊認為,白酒行業發展主要由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和產業內部量、價關系決定的,而從總體來看行業將進入一個弱周期。如果單從行業發展規律看未來將主要呈現四大特點:
一、高端酒市場將成為行業排名的決戰場。目前茅五洋瀘排名前四的企業,在這點上都有著高度的共識和清醒的認識,洋河經歷連續多年高速發展,現在主動調整節奏,其核心目標也是直指高端,因此未來高端酒市場的排名將會最終決定企業的行業排名。
二、行業百億陣營漸成規模。目前來看,上市公司中的汾酒、古井貢、牛欄山,非上市公司中的劍南春和郎酒這五家企業已經基本成為百億俱樂部的主力成員。隨著后百億時代的來臨,這些企業如何繼續持續增長的關鍵取決于——核心省區產品結構再升級和外圍省區深度板塊市場構建兩大關鍵動能,而這也是后百億增長比拼的關鍵。
三、大單品戰略成體系覆蓋。隨著行業里越來越多的企業定下百億目標,光靠單一價位突破,難以支撐百億目標實現,能否在兩到三個價位段內形成大單品覆蓋將成為他們能否跨越百億門檻的關鍵點。
四、次高端仍是驅動行業增長的普惠式動力。尤其是對于省級龍頭來說,次高端是一場生死戰——得次高端者得安全,失次高端者失發展。省級龍頭在次高端的發力,對于全國性次高端品牌來說,必然面臨優勢逐漸被追趕,競爭更加劇的局面。 和君咨詢酒水事業部合伙人李振江表示,“品牌集中度持續加強是必然趨勢,而且還會加劇。” “由于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走過短缺時期,進入小康生活,未來將走向富裕型社會,消費者的需求轉變是隨著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改變而變化的因此現代酒企必須堅決拋棄產品思維和渠道思維的傳統營銷套路。”李振江說。同時應該圍繞企業核心品牌價值觀,以多維度多形式創建新奇的消費場景和公關廣告形式與消費者建立親密聯系和直接互動關系,使廠家和消費者實現心智上的完全同頻共振。
綜合來看,雖然行業自2015年起逐步走出深度調整期,不少企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調整并沒有完全到位。雖然目前行業在總體上處于上升階段,但其實還是處于變化當中,而當前部分企業遇到增長瓶頸或者是管理問題則都是這種變化的集中體現。
當然,盡管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普遍放緩,但其主要是馬太效應的延續,而在本輪“弱周期”的檔口,只要企業能夠抓住時機,握準市場脈搏,將來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