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后,天氣轉涼,白酒市場又要步入一年一度的銷售旺季。日前,洋河、瀘州老窖紛紛提價,提前布局旺季市場,此舉拉開了酒企旺季漲價的大幕,其中洋河海之藍上漲超過6元/瓶,天之藍超過9元/瓶,夢之藍約20元/瓶。瀘州老窖52度國窖1573經典裝新零售價劍指969元,價格暴漲70元。此番漲價聲中,金徽酒業的調整顯得與眾不同,金徽酒業部分中檔產品價格上漲5%,在其他企業提價高端產品時,金徽酒業此舉,令人玩味。企業提價是企業根據市場運行情況,考慮企業利益后做出的選擇,此次三家企業漲價的動機是否一樣?漲價的背后各大企業又有怎樣的盤算呢?
企業盈利額一直被作為社會評判企業發展優劣的硬指標,而它源于產品的價格積累。中國酒業市場如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茅五洋三家領跑,瀘州老窖、郎酒、汾酒等緊隨其后,景芝、寶豐等地方企業稱霸地方。茅臺2016年銷售總額達388.62億,但寶豐等地方酒企年銷售額卻是參差不齊,相去甚遠,企業體量的差距顯而易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酒企的處于劣勢,這是一個壞的時代。但隨著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高,白酒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這對酒企發展講,中小企業又處在一個好的時代。此番旺季備戰,洋河、瀘州老窖、金徽這三家企業的價格調整就是大中小酒企的在市場環境下的戰略延續。
茅臺與五糧液主導了雙節的漲價潮,此番洋河節后的調整可以視作加緊追趕步伐,雖然身處酒業三甲,但洋河與茅臺與五糧液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洋河已然身處高端白酒的前列,無需像瀘州老窖一樣“發狠”漲價,但市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此番調整也是對旺季市場的提前試水。瀘州老窖同洋河一樣,同為行業追趕者,但瀘州老窖沒有洋河的承冠之重,它更大膽,他的高端產品市場競爭力強,此番提價,更多是為年度百億目標沖刺,雖然此次52度國窖1573經典裝提價,但不出筆者所料,相信瀘州老窖次高端產品的漲價也逐漸展開。筆者認為,瀘州老窖此番看似冒進,實則胸有成竹。
金徽酒作為甘肅的區域品牌,此番漲價很有趣,官方公告中給出的漲價原因是受包裝材料價格和釀酒原糧價格上漲影響,但其規定的漲價產品卻為部分中檔產品價格上調5%,此舉或許另有深意,此番只對中檔產品的提價,筆者認為,此舉一方面可以提升低端產品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可以給高端產品漲價提供“可行性”。金徽酒或許想借此在白酒旺季推動產品結構的優化,發展高端品牌,增強企業競爭力。三家企業的提價,結合市場與自身實際,可以說非常具有代表性,筆者從他們身上也看到了大中小酒企在旺季的盤算。
此番漲價看似不同,卻又極其相似,各大酒企漲價也可以看作是為適應消費升級的市場運作。隨著消費者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國酒企也在逐漸改變,漲價就是重要的表現之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落后產能淘汰,優化了供給側,各大企業為滿足需求側的高要求自然而然要生產更加優質的產品,優質產品的價格高于此前產品是正,F象,但漲價這門學問卻并不是單純的生產規律反應。通過漲價調整企業產品結構,推動企業產業升級才是漲價的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