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學過一首歌,唱的是竹子開花,熊貓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突然想到這么傷感的歌,不過是因為在這一年的各個葡萄產區總是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
今日,法國農業部統計局估計公布數據,由于氣候條件不利,2017年法國葡萄酒的產量將下降到3690萬百升,比2016年減少19%。而此次減產的歸根的主要歸咎為2017年,春季的霜害嚴重。春季期間生長中的葡萄對霜凍非常敏感,法國所有的葡萄酒產區都受到了輕重程度不等的影響,尤其是法國南部的夏朗德省、阿爾薩斯地區及汝拉省受影響最嚴重。在勃艮第博若萊葡萄酒產區、朗格多克地區以及東南部地區,冰雹也對葡萄生長造成了損害。截至10月1日,法國大部分葡萄酒產區的早熟葡萄的采收工作已經結束,同時在晚熟葡萄產區的采收工作也已開始。受霜害最嚴重的汝拉省產區葡萄收成銳減61%。阿爾薩斯地區的產量則比去年減少了30%。
如果說,老牌產區法國那邊的罪魁禍首是因為“寒冷”,而今日新世界的美國則是遭遇了“火熱”。美國加州林務消防局官員9日表示,自8日晚間起,加州北部酒鄉納帕、索諾瑪多地遭遇至少14場野火,至9日上午已造成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兩萬多居民疏散,約1500棟住宅和商業樓宇燒毀,6萬多公頃土地受災,州長布朗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此次山火始于周日傍晚納帕谷阿特拉斯峰(Atlas Peak),當時一些正從事夜間葡萄采收的工人不得不乘直升機撤離。強風推動火勢蔓延,一夜之間,遍布整個產區。葡萄酒專家李德美表示,過火的葡萄園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即使沒有受災的葡萄園,漿果也無法采收,包括當地最昂貴的赤霞珠。因為赤霞珠屬于晚熟品種,極可能會受到煙塵污染,無法釀酒?紤]到濃重的煙塵及擴散范圍之廣,估計正處于發酵過程中的葡萄酒也會受到影響。
老產區與新產區相繼淪陷,對于葡萄酒的老饕們自然是且喝且珍惜吧。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法國與美國在對華的出口量分別位列第一與第六,足見中國市場對這兩國國家產品的接納程度。但隨著這次“天災”,可預見的是法國與美國對華出口不僅在總量或者價格上都會有所浮動。這個浮動分多重因素,一方面是這些產區已進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在這次之后成為了“掌上明珠”,它們的價值隨著這次災難的出現或是“水漲船高”,或是“落架鳳凰”,但無論怎樣,這些產品的價格都將是對代理商來說都猶如坐過山車一樣;同時減產也會造成葡萄酒產區對外輸出上的成本增加,可以說對于法國與美國2017年年份的葡萄酒來說,可謂是挑戰,一方面是開發多年的中國市場如何填補空缺,一方面是要面對別的產區對本土與對中國市場的進入,但無論怎樣,未來這兩國國家的產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混亂”期。
放棄國外產區的水深火熱,我們來解決文章提出的問題,未來喝的葡萄酒在哪?2016年,中國葡萄酒的消費量初步統計達到了17.2億升,面對這樣一個超級大國的胃口,中國消費者餐桌上未來的葡萄酒,將要有誰來補缺?答案顯而易見,本土品牌。事實上,伴隨著中國葡萄酒消費量的增加,本土釀造行業也在逐步擴大自己的規模,在過去一年,中國葡萄酒的累計釀造產量達到了11.73億升。從產量上可以滿足中國需求的大部分市場。同時,自2006年,我國頒布了新一部葡萄酒國家標準-GB15037-2006后,將中國葡萄酒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此后,中國精品酒莊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葡萄酒新世界國家之一。而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國消費者對國產酒莊酒概念的認識,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也與多家企業推出酒莊酒商標,進一步保證了產品品質。而對于質疑中國處于新世界新興產區的聲音,事實上,在業內早有聲音判定。新舊世界的劃分只是歷史傳統的劃分,并不能代表品質的好壞,葡萄酒的品質依舊需要產地、葡萄的年份與釀造工藝多方作為支持,而科學種植與釀造的國產葡萄酒則以快速的姿態擠進世界釀造行業中來,隨著國內葡萄酒釀造技術與種植的日趨完善,而現在,對于國產品牌來說,欠缺的是一個擁有自我打造形象與梳理形象的整理期,相信在這之后,中國葡萄酒將在世界上嶄露它的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