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國酒業的發展已釋放出積極的“復蘇”信號,并引來資本的青睞與關注。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小酒企占比較多,酒業自身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如果不用科技賦能,不加強基礎建設,不提高內核品質,大概新四板來了,也不會是酒業借勢發展的好機遇。終究,打鐵還需自身硬。
這兩天,有關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的消息引發全網關注,并頻登熱搜。受此利好影響,新三板上多支精選層股票集體上漲,并連續刷新歷史記錄。
足見國家在進一步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決心和力度。
值得關注的是,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運營以來,業內對中國是不是需要第三家證券交易所一直有所爭議。直到2019年,證監會推出了設立精選層、建立公開發行制度、引入連續競價和轉板機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不僅激發了市場活力,也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交易,展現出中小企業的強韌發展動力和內核硬實力。
那么,擁有眾多中小企業的酒業,能不能也享受這波紅利?
采訪中,多數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都表示,盡管部分新三板酒企的股票在“迎風”飄紅,但總體來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對酒業影響并不大。
這還要從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說起。據證監會官網發布的消息顯示,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嚴格遵循《證券法》,按照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原則,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堅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北京證券交易所是以精選層為基礎組建的,酒企想要進入,就得先達到精選層。
截至9月2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共有7304家,其中,精選層66家。從行業分布來看,66家公司橫跨醫藥、通信和電子設備、生物科技、非金屬礦物制品、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以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等,酒行業并不在列。
“這個時候選擇推出北京證券交易所,一是體現中國對高科技發展越來越重視;二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本來就需要建立第三個證券交易所。”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說道。
對此,經濟學家、創投專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也表示,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將擴大市場直接融資比重,促進科技創新,激活實體經濟發展。
不管是專家分析還是行業分布,顯然北京證券交易所更注重“專精特新”有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而我國的酒企,目前仍是傳統行業,科技含量亟待提高。
那已處于新三板創新層的酒企,未來是不是有望進入到精選層?
根據《分層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十五條規定,新三板掛牌公司進入精選層有四個標準,分別為:
(一)市值不低于2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不低于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或者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
(二)市值不低于4億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1億元且增長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
(三)市值不低于8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合計比例不低于8%;
(四)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不低于5000萬元。
據統計,新三板涉酒企業中共有25家,其中,位列創新層的有7家,分別是壹玖壹玖、名品世家、醉純科技、柏星龍、豪能科技、兆信股份和紅酒世界。
按照以上標準,可入選的企業寥寥無幾,并且掛牌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如果有失信、違法等行為,也將被限制進入精選層。
眼下,中國酒業的發展已釋放出積極的“復蘇”信號,并引來資本的青睞與關注。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小酒企占比較多,酒業自身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如果不用科技賦能,不加強基礎建設,不提高內核品質,大概新四板來了,也不會是酒業借勢發展的好機遇。終究,打鐵還需自身硬。(原文標題:酒業進北京證券交易所 恐怕沒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