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整個酒業產業結構如何呢?2015年中國酒業市場容量是多少?見底了嗎?對于這些問題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負責人給予我們回答。
中國白酒的合理產能為800萬千升左右,未來會下降1/3。葡萄酒的市場容量最后也會上升到700~800萬千升,大幅增長。啤酒產量可能會略有下降。
談到今年的市場表現,該負責人認為,2015年酒業市場差不多見底了,有四個見底的特征:一是品牌企業的名牌產品告別暴利時代。比如拉菲告別暴利時代、茅臺也告別暴利時代,這個特征說明它們的價格站穩了,價格站穩了就是見底的一個特征。二是渠道商進入微利時代,F在經銷白酒的,經銷葡萄酒的一些企業現在都進入微利時代了,且都做的很辛苦;同時,電商發展迅速,電商和終端商會逐漸進入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三是消費者進入理性消費時代。四是企業資產進入重組時代。隨著資產的變化,企業資產的價格會進入價格洼地,一批撐不住的廠家會倒閉。這也是資產重組,低成本擴張的時期。
也有專業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前幾年白酒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較嚴重,消化產能過剩需要一定時間。
記者發現,經過近三年時間的產業盤整之后,白酒產業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弱復蘇跡象,一些一線酒企零售終端發出漲價聲音。日前,從全國白酒生產大省貴州省的信息顯示,其白酒產量與增加值保持同步增長,增長均超過15%。從酒企上市公司來看,在低迷三年后,白酒行業開始迎來復蘇,多數酒企發布的一季報和中報預告顯示,今年白酒企業的業績出現明顯提升。白酒行業復蘇態勢確立,已成為產業界共識,尤以高端酒復蘇為典型代表。
不過,對于行業是否復蘇,市酒類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陳先生認為,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不能單獨看幾個龍頭漲價就判斷行業復蘇,就算價格漲上去了,消費者是否積極購買,商家賺人氣吆喝不賺錢是沒有意義的。“觸底回升是相對之前的三年寒冬而言,調整幅度大的企業此次價格上漲則相對大一些。高端白酒去庫存階段,民間消費和商務消費需要進一步激發,以彌補高端消費的不足。”
兩年前,有專家就白酒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告訴記者,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大勢所趨,通過優勝劣汰競爭法則,行業知名品牌更加凸顯,通過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加快推進行業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