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電影院上映了一部動畫片叫做《大護法》,畫風怪誕,故事影射內涵頗深,最重要的是在中國無需分級的影視作品中,出版方給出了一個13歲的年齡限制。就在觀眾因此吐槽“保護好導演”時,一則公關稿出現在觀眾視野中。不像以往“直接賣慘的手段”,《大護法》的公關宣傳卻要求中國動畫(影視作品)站起來,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部,讓中國人看的動畫,不管是否迪士尼還是夢工廠的擠壓,無論結果怎樣,并不在乎。雖然這依舊是一個從側面賣慘的手段,但不得不說,它多多少少給了中國觀眾一個希望,一個中國動畫自強的希望。
《大護法》的另類宣傳,其實讓筆者在它的軌跡中,看到了另一個行業的問題——中國黃酒品牌的市場營銷,F在我們熟知的一些黃酒品牌主要是南派黃酒,這與歷史、地域等飲用習慣有一定關聯。但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黃酒出過很大的“風頭”。本以為黃酒企業會跟上這股勁頭兒殺回“中原”。然而現在看來,絕大多數黃酒企業依舊是看“重銷售”,“輕營銷”的經營方式令其與大眾市場依舊有著一定的“斷代”。
從大行業數據來看2017年1~4月,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120家,其中虧損企業1個,企業虧損面為0.83%。1-4月,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67.5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14%;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4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49%;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0.23百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72%。可以說,黃酒利好的態勢已經出現,但是如何能夠乘勝追擊,這是擺在黃酒企業面前的很大一部分問題。事實上,對價值認同度不高的黃酒來說,企業更應該從提升消費者的認知、興趣、信念和產品本身價值,絕非僅在一個“銷”字上做文章。
在其他酒類都學會利用“自媒體”的今天,黃酒依舊是有話題出現一下,沒話題安穩的過日子?v觀黃酒快速發展的第一個十年,大多是在銷售這個層面與消費者溝通,因此黃酒的價值提升并不快。下一個十年,是黃酒的第一個黃金十年,市場需要了解真相,就是黃酒品牌和產品,到底給消費者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在黃酒行業內,經常聽到一句話,“黃酒缺少一個消費的理由”,我們不禁想問,是黃酒缺少消費理由?還是他的消費理由就在哪里,并沒有被使用起來?在中國人心中,酒總是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每個品牌都要扮演好適合自己的角色,如果大家都扮演一種角色,許多品牌很難得到市場認同。黃酒企業無需再糾結于此,例如因為涼茶生來就是去火的,而黃酒的文化內涵卻豐富的很。相比其他酒類,白酒爭先推出小瓶裝,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愈加強烈,這對養人的黃酒來說是個利好消息,但問題是如何將這種利好的局面轉為己用。前一陣是有《女兒紅》在央視一套熱播,但是緊跟的互動宣傳卻鮮在北方市場看見。黃酒依舊希望安于一隅的精神,無法真正意義上的令其成長。黃酒,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本應有著自我的歷史驕傲感。隨著社會進步,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深挖自身歷史文化的自豪感應與之不謀而合,然而,躺在這“金字招牌”上的黃酒企業,卻依舊沒有學會將這種文化轉換為品牌訴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