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貴州省政府主辦并組織的2016“多彩貴州風•黔酒中國行”宣傳推介活動在蘭州首場舉行。據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首站定位于“新絲綢之路”的隘口蘭州,就是要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以及中央不斷細化強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大措施。貴州省委常委、副省長慕德貴則表示,國家加快推進“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真誠希望貴州與甘肅以酒為媒,共同開辟多渠道、寬領域的合作途徑,在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方面深化區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
無獨有偶,13日,五糧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動走進深圳,定位于開拓、共建海上絲綢之路。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表示,借助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戰略,在深圳“前海后陸”自貿區全新戰略格局的核心引領作用下,五糧液將以始終如一的昂揚斗志與開創精神,主動走向世界,讓“五糧釀造”全球飄香。而東盟經貿促進會會長黃海波對五糧液此舉也極為歡迎和贊賞,他希望像五糧液這樣優秀的民族企業能夠參與到與東盟國家企業間的投資與合作中來,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貢獻一份力量,也希望五糧液在民族產業復興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寄希望于“一帶一路”國策加快國際化進程,是近兩年來酒類企業較為普遍的愿望。大抵和酒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有過一些巔峰時刻,而希望在新時期能夠輝煌再現。“一帶一路”國策為中國企業和民族品牌打造了與祖國一起創建通衢大道、合力對話世界的平臺。但酒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究竟有過哪些輝煌彪炳史策?在“一帶一路”國策上究竟應該扮演什么角色?實實在在發揮哪些能量,而不是貼個時髦的標簽,抑或為品牌的歷史長度找一段牽強的文字。確實需要酒業人士認真思量,求真務實,科學決策,才能最大限度借力實現業績增長和品牌增值。
然而翻閱史冊發現,酒在古代絲綢之路的史實見于史冊者少,即使在盛產名酒的四川,有一條暢通千余年的茶馬古道,曾經深度影響過川黔地區的經濟發展乃至人口遷徙,但茶馬古道的史料中與酒有關的筆墨卻不多,與中國正史記載的酒業實況顯然不符。大抵酒在中國文化體系中微妙、敏感且略顯尷尬的地位,即使在商貿領域,也只能默默無聞地做一個無名的英雄。倒是晉商史料上有不少關于晉汾的記載,而且有專門經營晉汾的商幫,但關于汾酒釀藝傳播的史料反而更多,而商幫傳播汾酒釀藝的主要動機,則與鄉愁相關,大概跟今天的白酒在國外主要由華人消費相似。
所以,白酒借力“一帶一路”,核心點應當聚焦于以華人為主體的消費群體,讓華人的生活方式影響市場消費,扎根民間行動拓展銷售渠道,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至于以金融資本的方式互通互融,也不失為資源整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