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直播帶貨”這個詞,可謂是紅的發紫。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19年直播電商整體成交額達4512.9億元,同比增長200%,占網購整體規模的4.5%,而且成長空間巨大。從素人到網紅、明星、主持人、企業CEO,甚至地方政府領導人,都紛紛投身直播間。相比線下,直播間巨大的成交額叫誰能不動心?
可動心的多,猶豫的更多。這實在是因為最近直播翻車事件太多了。據21 tech報道稱,小沈陽直播賣白酒,下單20多單,退貨16單;葉一茜直播賣茶具,在線觀看人數近90萬,只賣出不到2000元;吳曉波的“新國貨首發”專場,一個坑位費60萬,其中一款奶粉只售出了15罐……
想入坑又怕被坑,酒企想乘上直播帶貨這股東風需要注意什么?
01、注意產品和主播“人群匹配度”
就葉一茜賣茶具這一翻車案例來看,是她的粉絲沒有購買力嗎?可在葉一茜直播間上過數次的金牌干溜重慶小面,客單價約為40,每次上播能賣出幾千單。重慶小面為什么沒翻車?
其實重慶小面的品牌方解釋過選葉一茜的原因:不是簡單看中她作為明星的流量,更因為“她是重慶媳婦,他和她老公都比較喜歡吃重慶小面”。不難發現這次成功的前提,是主播的調性、粉絲和產品有很高契合度。
所以主播帶貨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東西賣的不好,不能只從主播這個人身上找原因,主播的受眾人群和產品匹配程度也很重要。
同時,酒企在尋找合適的主播時,不要忽略“腰部主播”。雖然像李佳琦、薇婭這樣的頭部主播影響力強,但是頭部主播太少,常常供不應求導致合作成本提升。反而是腰部主播,號召力雖然沒有那么強卻數量龐大。預算不夠時,多用幾個腰部主播可能比頭部主播性價比更強。
總的來說,在主播人選上目光放寬,酒企要能自己分析旗下產品與主播做沒做到人設匹配、貨品匹配、人群匹配,再圍繞其粉絲畫像與購買力綜合選擇。千萬別盲目的直接找個大V、大明星就上。
02、注意凸現商品優勢和細節
說直播帶貨,很多人覺得首要任務就是盯主播。但直播帶貨是由四個部分構成:商品,消費者,主播及直播平臺,交易平臺。
說個很簡單的道理,主播介紹的慷慨激昂,努力把用戶引流到產品詳情頁,這個時候用戶卻發現你的產品介紹光禿禿的,一眼過去零成交?評論只有寥寥幾條?如果不是像茅臺、五糧液等全名皆知的品牌,就這樣的詳情頁,即使主播再能說會道,轉化率可能還是寥寥。
所以在實際直播前,要對自己的產品心里有數。
旗下哪款酒適合推?這款酒主要飲用人群是哪些?酒本身有多少優點值得重點介紹?
千萬別認為只要主播說到位了,產品銷量就沒問題。就營銷的角度看,主播本質上是一個特殊廣告位,而廣告位的作用是引流,想提高轉化率就必須在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品牌想做甩手掌柜是不可能的。
03、明白自己直播帶貨的目標
直播帶貨,直播,帶貨。很多人可能以為選擇直播,就只有唯一的目的:把貨賣出去。換言之,求銷量,求盈利。
但這涉及幾方面的問題。
直播帶貨過度強調低價,主播在選品的階段,也會盡可能的將價格拉低。再加上主播所需的坑位費,傭金。還需要考慮囤貨等多方面的成本,除非有極高的毛利,實際盈利其實很困難。
所以酒企在進行直播帶貨前,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是品牌曝光、拉新客戶、新品上市,還是為官方旗艦店引流、清理庫存和尾貨?
如果不是為了清理庫存和尾貨,那就不是以銷售為目標,可以考慮限量銷售,將所投入的成本作為營銷投入的一部分。如果是純粹以銷售為目標,那底價和毛利就需要仔細算清。
在這個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時代,酒企想乘上直播帶貨這股東風,要做的功課很多。播前選品,做好營銷,選好主播,溝通產品,優化話術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根據目標理性的思考,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