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酒業大環境下,關于白酒產區的話題正形成一股新生力量,將推動中國白酒向著更加專業化、集中化方向發展。過去兩年來全國幾大核心產區均動作不斷,并且將展示舞臺升級到世界層面,在各種面向世界的產區評選中,中國白酒產區也頻頻上榜。在產區話題逐漸升溫的背景下,也涌現出一批新興的產區概念,它們的出現表達出了白酒企業試圖參與行業革新進程,并搶奪發展紅利的迫切愿望。
而作為中國白酒最為重要的版塊之一,四川產區在這一輪行業復蘇周期里成績顯著,也成為我們研究產區課題的最佳對象。數據顯示,2018年川酒實現營業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15.1%;實現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34.9%。其中宜賓市白酒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37.74億元,而瀘州白酒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800億元大關,緊隨宜賓之后,向中國白酒第二個千億產區發起沖擊。邛崍產區則逐步從深度調整引發的困境中走出,不管是產區品牌還是外來投資品牌,都按下了新一輪增長的按鈕。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過去行業發展周期中,發生在川酒產區里的曲折成長經歷,也展現出它的試錯價值和探索精神。如今,在這片酒世界里,宜賓、瀘州、邛崍以及綿竹等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方向,也不斷涌現出新的案例。在最新的川酒“十朵小金花”的評選中,來自宜賓、瀘州、邛崍產區的企業便占據六席,展現出強大的品牌造血及輸出能力。
站在新時代的窗口前,我們期望能夠通過對宜賓瀘州以及邛崍產區當前生存、發展狀態的研究,為白酒核心產區的建設提出解決方案。
一、產區熱,愈演愈烈
我們之所以將產區作為當前酒業的核心命題進行深度研討,很大程度是因為目前幾大白酒核心產區的曝光度和政企協作步伐明顯加強,龍頭引領和中小企業抱團的發展模式愈來愈強調產區的綜合競爭力。從江蘇、安徽、河南再到傳統強勢產區四川、貴州,僅過去兩年,全國各地的產區勢力就聯合各類大中型企業上演了一系列頗具新意的舉措。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產區”是全球消費者對于優秀的酒類飲品最重要的判斷標準,也是世界烈酒最好的品質表達方式。
洋河股份董事長王耀:在產區打造和共同發展上,我們需要通過“兩看三比兩跟上”來重塑筋骨,激發增長動力,增添發展活力。也就是一看底蘊,二看優勢;一比品質,二比創新,三比品牌;再就是跟上消費升級和行業競合發展的兩個大趨勢。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中國白酒產區的特點是具有文化力、品牌力、經濟分量以及產區效應。產區表達是中國白酒的核心品質與價值的表達,百花齊放,各展其芳,才是中國白酒的產區價值的真正體現。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塑造中國特色產區需堅持梳理總結中國白酒的歷史文化脈絡、傳承保護中國白酒的歷史文化遺產、探索中國白酒歷史文化的創新表達。
白酒泰斗季克良:消費者是決定企業能否發展和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白酒企業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對健康的追求,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產區文化,是中國白酒融入世界的通用語言,是國際酒類品牌培育中著力打造的核心概念,也將是中國白酒走向國際的必由之路。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不能只靠幾家領頭企業,必須依托市場需求導向下的全產業鏈構建。
海納機構總經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理事呂咸遜:我國白酒行業未來不僅是產品、品牌的競爭,也是產業鏈的競爭,是大小白酒產區的競爭,白酒產區對白酒行業未來格局的構建很重要,是未來白酒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二、產區升級再造加速:從淺表到深度
從近年來關于“產區”發展的大紀事和專家們的觀點中不難看出,白酒產區化正在進入新的時態:從以前只停留于單純的概念打造進入到更立體、更全方位的打造中來。與此同時,產區化的特點也在迭代升級:一是,就消費影響來看,產區的概念正在從最初的淺表認知,逐漸植根于消費者心智并左右其購買意愿;二是,就產區發展態勢來看,泛而廣的基礎產區概念正在聚焦,而聚焦的方向是往那些更具備稀缺自然環境、獨特釀制工藝、深厚歷史文化等維度的優質核心產區聚焦。三是,基于市場競爭的升級,產區化開始呈現出或升級或再造的趨勢。
產區認知:正在從業內走向大眾
毫無疑問,消費升級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消費者之于產品主觀選擇權的提升。對白酒產區的認知,在早些年可能更多地局限于業內,具體來講就是產業關聯企業:上游企業、下游渠道商或第三方延伸機構。而如今,產區已不再是圈內“自賣自夸”的瓜了,而是許多消費者都耳熟能詳、且能道出一二的酒業知識點了。這主要源于以下方面的因素:
一是消費者對白酒認知度的提升。以前對白酒的認知,更多是對產品、品牌的簡單認知,而直觀感觸不外乎嗅覺、味覺。而如今在企業、行業潛移默化的推動中,消費者對白酒的認知正在豐滿,許多消費者開始對白酒品類、香型、品質等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不同白酒品牌、產品的認知,也從原本簡單、直觀的觸覺層面,升級到了涵蓋文化、歷史甚至技藝傳承等精神認知層面。也因此,消費者對匯集這些復合因素的產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和具象化的理解。
二是產區是優質產品的最強有力背書。在消費認知中,好的產品需要有理由、有源頭。而產區背書無疑是最充分的理由之一,譬如葡萄酒之于消費者的認知,第一是品牌,某某莊園釀造,而第二便是產區,法國波爾多產區世界聞名。所謂物以類聚,被產區很好地詮釋了:好的產品必然出現在好的產區,好的產區肯定能生產出好的產品。
此外,葡萄酒產區概念的滲透,企業、行業之于白酒產區的不斷打造,超級品類、超級品牌對產區的反哺等因素,也使得消費者對產區概念有了從淺表到深入的認知提升。
產區格局:更聚焦核心產區
產區發展就近年來的規律來看,正在呈現一大特征:產區定位,正在從泛而大的基礎產區向核心產區聚焦。
一方面,就目前產區發展演進來看,對大產區的詮釋正在往更聚焦的產區定位呈現。以前,我們提到產區,一般會以川黔產區(白酒金三角)、黃淮名酒帶產區等大范圍來定位。但近幾年,這樣的提法越來越少,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更傾向于用更精準、聚焦的方式來詮釋產區。
另一方面,核心產區將是差異化、品質化及稀缺性等綜合優勢的表達,簡單來說,即是核心產區=有獨特的、優異的自然環境(硬件支撐)+ 文化、歷史、技藝等(軟性支撐)+優質產品 /品牌(超級品類、品牌帶動)的基本架構。此外,核心產區資源,還必須具備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等特征。比如,茅臺鎮7.5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定位便是如此。
產區發展:進入升級再造新階段
產區概念的提出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但究竟在哪年提出,卻并沒有具體說法,但我們研究發現形成產區概念有兩個主要促成因素。一是,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首次按香型分類進行評比,評選結果恰好是一張中國名優白酒的區位分布圖:清香型白酒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大曲醬香型白酒則在長江上游地區的赤水河流域,而濃香型白酒則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而米香型白酒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這就為未來白酒產區概念的形成及定位,提供了基礎參照。而隨著葡萄酒產區概念的導入,使得白酒產地也逐步產區化。同時,在行業、企業的推波助瀾之下,產區概念越加明晰。
如今,我們認為白酒產區化進程正在進入新階段,其特征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體現:升級和再造。首先,對于已經形成業界及消費者普遍認知的優質產區,大多開始進入升級階段,具體表現則是從更多的維度不斷豐富產區內涵、補全產區多方位表達,以強化產區競爭力,比如仁懷產區、宜賓產區、瀘州產區等。其次,許多擁有一定底蘊優勢卻沒有形成優質產區認知的,正在重構或者說再造產區標識。這類產區的打造,必然面臨更艱難的行進,但并非沒有機會。畢竟在消費細分大背景下,消費喜好在細分、產品品類在細分,產區未必不可細分,未來是否會出現一些“小而美”的,具有獨特風土特征的產區,為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產區升級和再造過程中,白酒產區將邁向更成熟的階段,以迎合更挑剔的消費者和更具競爭強度的市場。
三、聽新聲,瀘宜邛的奮進軌跡
在酒業,產區已經不止是簡單的名詞概念,如今其已成為名酒之間新一輪“戰火”的引線。“產區與產區的競爭會成為酒業未來的競爭制高點之一”的聲音在行業中愈發響亮,這不僅讓產區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話題之一,也成為中國白酒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
在這一輪行業復蘇期內,我們將視角鎖定在為行業產能、銷量做出巨大貢獻,并輸出了大量品牌故事的瀘宜邛產區。隨著新周期的逐步深入,瀘州、宜賓以及邛崍開始展露出新的前進勢頭,特別是瀘宜產區內龍頭企業的快速成長:一個千億兩個百億規模的龍頭企業正源源不斷地為產區注入活力。同時在邛崍,昔日的原酒之鄉也開始在回暖的春風下探尋新的產區發展路徑。
產區發動機高速運轉
早在2017年,在五糧液帶動下,宜賓白酒版塊創收超千億,成功跨越千億臺階。作為中國第一個超越千億的白酒產區,宜賓市政府與酒企同心協力,共建舞臺,為宜賓白酒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價值影響。尤其是五糧液的進一步強大,成為宜賓產區迅速成長的最強引擎。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第二大企業,五糧液在“二次創業”、“千億目標”的征程中,成為宜賓濃香型白酒產區集群的主心骨,以品牌引領者為宜賓優秀白酒企業指引著方向、輸送品牌影響力。另外,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五糧液不斷突破,2018年將擁有30多年歷史的酒標字樣更換,用“中國宜賓”代替了“中國名酒”,突出強化宜賓,其背后即是突出產區的戰略意義,將宜賓“中國白酒之都”、“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優勢進一步釋放,將宜賓打造成世界頂級白酒產區、中國白酒第一城。
當然,與宜賓同時擁有“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品牌榮譽的還有四川瀘州。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腹心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擁有瀘州老窖與郎酒兩大國家級名酒品牌,集濃、醬兩大主流香型,瀘州產區目前已建成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齊全、功能最完善的酒業集中發展區。
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5月,瀘州市酒業主營業務收入近360億元,同比增速 11.2%,生態賦能后白酒產業發展總體運行平穩,生產銷售總趨向好。而瀘州老窖、郎酒及川酒集團綜合實力提升,在酒業影響力提升成為推動瀘州產區不可或缺的因素。瀘州產區有一批白酒“小巨人”,尤其是川酒集團,通過資源整合容納了40家瀘州酒企,成為瀘州產區重要的品牌分支之一,是瀘州產區突破千億新增長極。
對于擁有“中國原酒之鄉”美譽的邛崍,在經歷了一輪殘酷的優勝劣汰之后,如今也逐步恢復元氣,其中最典型的回暖表現便是產區內外來投資力量的活躍度加強,金六福、文君、水井坊隨著品牌生機的提升,為邛崍產區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同時產區本土品牌的原酒輸出以及品牌化建設上,也開始斬獲新的成績,邛崍開始從較為封閉的狀態向外突圍,開始用產區語言來講述產區優勢和特色。
產區梯隊勢力被喚醒
產區的發展離不開龍頭的牽引和高調演出,但同時也需要形成集群效應。以產區理念來升華品牌價值,因此二三梯隊的發力和恢復,才是評價產區整體健康成長程度的關鍵。在宜賓、瀘州以及邛崍,一批跟隨者們開始在品牌端形成攻勢,一部分企業開始走出產區,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品牌根據地,而另外一部分則以產區為大本營,構建起牢固的區域壁壘,并在這一輪名酒下沉和品牌集中化趨勢中驕傲活著。
坐擁“全世界最大的原酒基地”,高洲也由此被稱為“名酒背后的巨人”,并在 2012 年創下20億銷售高峰,然而隨著酒類行業深度調整,企業逐漸步入低谷。經過一系列調整,目前高洲酒業已經從過去單純的原酒企業轉變為原酒結合品牌酒、大中小客戶定制,更進一步直面消費市場的原酒巨頭,未來高洲突破20億關口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做醬酒幾十載,潭酒選擇了與眾二線企業相同的套路:修煉品質,擴產能。隨著醬香熱的崛起,仙潭利用原酒存儲優勢和在行業內的口碑,在產品端成功培育出億級大單品紅潭醬酒,同時緊隨行業發展格局,在產品架構上形成了一套從大眾消費到次高端帶的核心產品體系。
作為瀘州小巨人企業之一,玉蟬在完成內外改革后明顯加快了品牌擴展步伐。隨著行業進入新競爭階段,玉蟬毅然決定投資 2.5 億元建酒莊,并定下3年10個億“小目標”,同時新成立品牌運營中心和線上運營中心做強品牌。
自去年開始,絲麗雅集團旗下的金喜來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進擊之路,金喜來現在開始通過傳統+連鎖+封藏+電商的方式激活自身價值。
實際上,所有品牌都是從無到有,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有老產品消失,也有新產品脫穎而出。至于廣大的原酒企業們能否抓住這個機遇,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回暖的邛崍產區
長時間以來,邛崍因其優質的釀酒條件及深厚的白酒原酒發展史,成為四川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遭遇深度調整的創傷后,近兩年由政府主導的產區轉型戰略下,因缺少品牌帶動而稍顯落后的狀態,已經呈現明顯復蘇態勢。
邛酒依靠近幾年政府的大力支持,通過不斷創新和發聲,以一些引領性品牌帶動著邛酒產區振興的勢頭。
其中,在四川省邛崍市政府主導下成立的邛崍白酒產區互聯網濃香白酒服務平臺——“邛酒+”即是其中典型代表。該平臺是由邛酒集團和燃點白酒共同組建,旨在立足于濃香型白酒,以邛崍產區為優勢,基于當地產業鏈各環節,深度整合產業資源,為行業輸出集品牌營銷、產品開發、線上銷售于一體的綜合型互聯網服務;為用戶提供有分值、有顏值的優質濃香型白酒。
“邛酒 +”自 2017 年面世,先后合作上市了燃點邛酒版、燃點燃燒瓶、燃點消愁、崍一口等驚艷型邛酒產品。新品從最初的簡單改良到最后的大膽顛覆,不僅蘊含許多超前創意及品牌文化表達,同時還有不拘一格的傳播方式與玩法,他們代表邛酒的進化模式,向外輸出原酒生產基地到產區品牌,再到品牌產區的升級戰略思路。如今,這些創意新品依靠市場系統性運作,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了一定的品牌認知及產品影響力,成為了“邛酒 +”平臺以及整個邛崍產區本土白酒品牌突破發展的重要武器。
而當前,在中國白酒產區化發展態勢越漸凸顯的背景下,邛崍以市政府為領頭人的特色產區打造逐步有了越來越強大的勢能矩陣。越來越多本土品牌的恢復性增長、外來名酒品牌的相繼加注,皆為邛崍的產區發展形成巨大推動。
產區整合力量強勢入局
產區內部由政府牽頭以及龍頭企業參與成立的資源整合力量,正成為產區升級的重要表現形式。事實上,早在幾年前這樣的探索就發生在瀘州、宜賓以及邛崍產區。
2017年,時任瀘州市委書記提出“建立一個整合中小酒企的綜合產業集團”的想法,在經過一系列商討之后,“川酒集團”拍板落地。在酒業,以省命名的酒業集團不乏案例,諸如蘇酒集團、徽酒集團等,“川酒集團”在本質上承載了川酒企業的發展強度。
為了壯大規模,川酒集團改變經營模式,涉足新能源、汽車和貿易等產業,這三大版塊占據川酒集團100億規模,為川酒集團實現第一輪擴展打下了基礎。而在白酒版塊,川酒集團主要通過整合資源,集合200多家酒企,不僅融合了四川腰部力量,促使川酒酒企抱團發展,建立川酒統一品牌。同時,川酒集團還將觸角延伸到山東、湖北、河南、安徽、新疆等地。此舉不僅為川酒老品牌重新注入活力,更為川酒中小酒企創造了一條互利共贏的路徑。
宜賓是中國著名白酒產區之一,酒文化歷史悠久,白酒企業眾多。在宜賓酒股份公司成立之前,宜賓白酒市場受整體低迷市場影響,一些酒企陷入減產、半停產甚至停產等困局,當時,大部分宜賓小酒企面臨生死考驗。2015年,宜賓28家上規模酒企抱團成立了中國首家區域酒企聯盟——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宜賓酒已經成為宜賓知名品牌,并成功進軍省外如南京、武漢等市場,涉足廣東、河南、陜西等省。
也正是基于宜賓酒的實力,宜賓市政府對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給予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在政策層面給出全面支持,且計劃將宜賓酒打造成為繼五糧液之后的宜賓白酒產區第二張名片。
相較宜賓產區和瀘州產區,邛崍產區缺乏了全國性知名品牌,然而邛崍也不乏好酒。為振興邛酒產業,邛酒 9 家白酒骨干企業建成聯盟,成立了四川邛酒集團有限公司。
邛酒集團,以國資為主導,目的在于引領邛崍白酒企業抱團發展,實現整體升級,創造邛崍百億白酒產業。從方式來看,邛崍也是以資源整合為主要模式,實施產品品牌與區域品牌“雙驅動”發展,打造邛崍區域品牌。同時,在新零售浪潮里,邛酒集團將通過股權投資模式整合國內新零售渠道資源,與1919、酒便利、酒仙網、名品世家等新零售商展開合作,通過股權置換銷量或共建基金合作開店模式,掌控渠道銷售資源,“以銷定采”、“以出口帶動入口”的商業模式,助力邛酒產品品牌打開銷售通路,完成產業鏈的縱向整合。具體到線上,邛酒集團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其首款眾籌產品“平樂老燒坊”成為原酒互聯網營銷模式探索的見證。
為推動邛崍白酒產區轉型升級,邛崍產區將在酒莊、酒旅結合方面落下棋子。整體來看,邛崍產區在酒莊上建立統一、標準模式,規范酒莊產區標準;同時,開發邛崍酒莊酒線上、線下融合的文旅名片,開啟酒旅融合模式,對于邛崍酒來說,是積極加大文化傳播、提升邛崍產區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勢必會助力“邛酒”復興。
“小金花”開出大未來
6朵大金花已綻放,10朵小金花漫山遍野含苞待放。
2017年10月,評選活動的籌備工作正式開始。21位全國著名白酒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從規模、效益、人才、銷售、利潤、安全等軟件硬件多個維度考量——耐心、專業的背后是川酒振興戰略邁出的關鍵一步。
中國著名白酒專家、四川省釀酒協會專家組組長曾祖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管川酒抑或整個白酒行業都有諸多變化,現在再評選小金花,實質上也是給消費者帶去新的品牌推薦。”在當下日益競爭激烈的白酒行業,區域中小型酒企面臨生死存亡的困境,抱團取暖有利于打出品牌效應,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重壓之下,必有能者。如何把“小金花”開成“大金花”更需要企業自身修煉內功。“一是牢牢把握行業發展不同階段提供的市場機會;二是充分利用和強化自身的條件優勢,三是根據實際量力而行。”新食品雜志社產業研究院名譽院長鐵犁在談及中小酒企時說到。
四、把脈產區未來
產區熱將伴隨中國酒業走向何方,當前還很難給出答案。但“宜瀘邛”產區里正在發生的變革和升級步伐,確實讓一眾品牌找到了生存與前行的方法。但產區概念并不是萬能鑰匙,酒企要在新時期下通向品牌發展的新境界,還需要考量各方因素。
在和君咨詢高級合伙人李振江看來,產區的發展和產區建設必須要有四個基本面的工作。
第一是產業的示范效應要強,要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無論是白酒產區,醬酒產區,葡萄產區都要有一大批企業協作,最終形成產業集群。
第二需要產區的特色化和主題性變得越來越明確。比如說仁懷產區或者貴州產區的核心是醬酒;邛崍、大邑和宜賓產區的核心是濃香,山東產區的核心是低度,山西產區則為清香。
第三是產區的綜合性配套要相對完善。而且是要有相應的產區產業政策和產業支持,這在葡萄酒行業里面有明顯的突出性特點。
第四是產區內社會價值和金融價值的體現,需要更直觀地來表達。例如社會價值的體現,產區對于扶貧、就業的積極作用和持續的經營,符合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而金融屬
性價值是產區背后的產業行為,如果不能用金融杠桿來做撬動的話,那么整個產區的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就會變得很渺茫。
“政能量”愈發關鍵
隨著行業逐步進入新的階段,高端白酒價格不斷突破天花板,然而在這背后也有一些尷尬的現象。一方面行業復蘇的蛋糕主要被巨頭分食,另一方面處于生態鏈底層的中小酒企壓力重重,如果不能迎接挑戰積極變革,中小酒企將成為巨頭的“獵物”或者沉入浪潮之中。如此背景下,政府正從監管層面向服務性方向轉變,一批由政府牽頭開啟的產區協同項目日漸增多。這些發生在貴州、四川等地區的產區抱團行動,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白酒產區在產業鏈層面的發展方向。
北京卓鵬戰略董事長田卓鵬認為,一般的產區塑造,需要有價值體系,如風土價值、工藝價值、品質價值、技術價值、生態價值、人文價值等,如何做到價值賦能是關鍵。一般來說,超級產區背后一定要有超級品類和超級品牌,只有以其為基礎才能成就超級產區。
白酒產區要尋求破局,首先是要在產業集群和政府政策導向上的結合。如果要做到可持續發展,最后要以“政府+產業+企業”的方式,共同去完成一項長期而持久的產業發展工作。
其次,爭取產業政策,利用原酒抵押貸款等方式解決企業資金鏈問題。中小酒企由于缺乏資產抵押難以獲得貸款,一旦銷售不暢就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甚至“突然死亡”。應該尋求政府產業支持緩解資金困難。
第三,通過產業創新模式的導入,挖掘新資源、新動能以拓寬發展道路。
五、從會診邛崍說起
目前來看,多元化、跨界性、科技感、生態性、標準化,這些是邛崍產區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都說邛崍適合釀酒,品質也好,那如何讓消費者相信呢?如何把故事講明白、講透徹呢?這就是擺在邛崍產區面前的難題。
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常務副總經理邵伶俐分析指出,相對于基礎產區來說,特殊產區的核心是差異化,也即是突出其不同環境形成的基礎特點和特殊性。特殊產區需要在基礎品類上形成逐步創新,并形成自己的獨有體系,而且產區一定要有品牌,不管這個品牌是生產端還是消費端,都是有價值的。
諫策營銷管理高級咨詢師司勝軍認為,邛崍產區應該堅持在工藝細分中尋找定位,比如單糧或者生香層面,并且要回歸到白酒品質、釀造工藝層面給予消費者更充分的價值表達,同時通過扶持并放大單一品牌來帶動整個行業和消費者對于邛崍的認知。
在酒水行業觀察家歐陽千里看來,邛崍產區在缺乏強勢品牌的引領下,更需要政府搭產區臺,企業唱市場戲,同時抬高準入門檻,樹立產區意識。另外就是要明確當地產區的優勢,樹立明確的產區主題,比如說生態產區、漢風產區等。
而在田卓鵬看來,邛崍產區要實現趕超需要政府搭臺、龍頭帶動、集體發聲,還要對產區體系化的價值進行傳播推廣和造勢,同時要研發邛崍產區的獨特優勢、獨特的價值、獨特的風土和人文,同時還要多方扶持,才能使邛崍產區后來居上。
會診邛崍產區,實質是在透視那些準備進行產區特色化、升級化打造的未來路徑。從中,不難發現產區打造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強系統的工程,同時,還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推進,諸如政府、企業、渠道、資本乃至更多的配位資源的合理融合才能讓產區能量更好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