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同時,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也被納入今年的工作重點。而“生態”、“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趨勢同樣體現在白酒行業當中。
近年來,生態環保也成為了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器。無論是酒企還是產區,都愈發尋求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成為全國各地白酒產業發展訴求。
由“生態”確立起的底層秩序
在兩會召開前的一個月,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召開《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立法啟動會。會議強調,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生產環境保護立法是對醬香酒生產環境實施最嚴格保護的具體行動,要將《條例》打造為“醬酒生產環境的保護法、醬酒產業發展的促進法、醬酒產業準入與退出的責任法”,為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法律基礎。
坐落于赤水河畔的核心醬酒產區——仁懷,無疑是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
去年7月,遵義市召開白酒行業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暨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會,會上提出,為規范白酒企業發展,堅持規范化、規;⒓s化發展,將積極推動“低小散弱”酒企的整合關停、兼并重組、改造升級,以及轉型發展工作,對仁懷白酒進行一場“瘦身工作”。
隨后,仁懷產區開啟酒企“四改造一建設”工程,即冷卻水系統改造、窖池改造、接酒池改造、廠區管網改造,以及廢水應急池建設。至11月中旬,仁累計啟動“四改”工作酒企580余家,申請驗收331家,驗收通過283家,其中規上企業42家,實現仁懷白酒產業的兼并重組、整合關停、改造升級和轉型發展,堅決守住生態底線,構建良好生態環境。
環保,最有利于產區利益,也最能夠凸顯企業和產區的硬實力。仁懷作為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白酒產區,最核心的地帶也僅在7.5平方公里的茅臺鎮上,在企業與產區的發展之間,在產業與脆弱的生態環境之間,找出一個平衡方案。
由生態保護而起的產業整合,揭示了當下白酒企業能否長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衡量因素——是否有資金能力進行環保方面的轉型升級。以當前的環境治理力度來看,這也將在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被“生態”底線所劃掉的白酒企業無疑將失去競爭資格。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與整合,也再次向行業強調出一個既有事實:稀缺資源向產區內頭部企業的進一步聚攏。而環境資源作為產區資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未來也將有更多企業將其納入長期的戰略規劃當中。
可以肯定的是,環保必將成為白酒產區未來發展核心之一。對于企業而言,能否并舉品牌發展與環境保護,將成為重要考驗。
環保高壓下的生態“綠線”
高度依賴生產環境的醬酒產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必不可少地要與環境進行協調,與資源進行匹配。從貴州白酒產業發展來看,赤水河流域的環境承載力決定了優質醬酒產能面臨天花板效應。
貴州白酒頭部企業茅臺更是早早便在生態領域內布局,綠色發展一直處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當中。
2013年,茅臺出資5.5億元成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循環經濟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播州區和平經濟開發區打造茅臺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承擔茅臺酒生產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按照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目標,建設以“酒、氣、肥、飼料”為主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
如今,茅臺生態循環產業示范園區已建成1.5萬噸醬香白酒、12萬噸有機肥、2萬噸發酵飼料、1000萬方生物天然氣四大主線生產項目,實現了茅臺酒糟、窖泥、曲草等釀酒廢棄物的全部資源化利用和內外部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全面貫通。
近日丁雄軍在茅臺循環產投公司調研時也強調,要打造行業釀酒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一流企業。而在丁雄軍履職茅臺之初,便提出“五線”發展戰略,提出全面推進“煤改氣”,支持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綠色交通”等系列舉措……
現在看來,頭部企業的在生態環保上深遠布局,其承載的意義或許也不止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布局生態所帶來的企業發展正反饋正逐漸彰顯。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提及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支持指導貴州推動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調整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增量資本配置;穩妥推進白酒企業營銷體制改革。而在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板塊,該意見則提到要發揮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
顯而易見的是,在這種政策引導下的資源整合,不僅優化了白酒產業發展結構,也將進一步利好茅臺這樣的頭部企業。在當前生態發展旗幟的號召下,以茅臺為首的白酒頭部企業在迎來發展新機遇的同時,引領產區的良性發展,為行業樹起生態環保標桿,在整個產區、產業的成長當中發揮重要作用。(原標題:從中央到地方,生態環保政策塑造白酒產區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