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大賽的獎項會濫用消費者信任嗎?英國報紙葡萄酒專欄作家Victoria Moore是這么認為的。她對于“嘉許獎”和“銅獎”感到尤為憤慨,并斷言這兩個獎項代表著一種“‘所有人都有份兒’的獲獎率”,而這種獲獎率“把你我這樣信任葡萄酒大賽的消費者都變成了傻瓜”。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和國際葡萄酒挑戰賽(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是她文章中的兩大反派。她認為,嘉許獎和銅獎是用來招攬更多參賽葡萄酒并賣出更多獎章瓶貼的手段。而參賽葡萄酒和賣出的瓶貼越多,葡萄酒大賽就越賺錢。
我并不打算代表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發言,所以下面我要說的只是作為一個DWWA評審小組組長的想法——同樣重要的是,我也常常購買帶有獎章瓶貼的葡萄酒。Decanter付錢聘任我做評審小組的組長,所以讀者們請注意,我并未聲稱自己在這次辯論中是公平公正的。不過,我并不同意Victoria Moore的觀點,理由如下:
首先,消費者們不是傻子。很明顯,金獎包含著重要的價值,而獲得金獎的葡萄酒應該是同類型、同價位葡萄酒中的杰出范例。銀獎是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向金獎看齊的葡萄酒。銅獎葡萄酒絕對是優秀的葡萄酒,并且品質優于同類型同價位葡萄酒的平均水平。那嘉許獎呢?獲得嘉許獎的葡萄酒具有某些令人感興趣的特征或優點,因此在某一方面脫穎而出——但與獲得金獎的葡萄酒相比,顯然嘉許獎葡萄酒并沒有那么出色。
其次,建議就是建議。當我小組里的評審猶豫是否該給一款酒嘉許獎時,我會問他們:“你愿不愿意在今天晚上喝上一杯這種葡萄酒?”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會建議這款酒夾著尾巴被送回家。因此,授予一款葡萄酒嘉許獎意味著評審小組的絕大部分成員認為這款酒令人感興趣,并且愿意在當天晚上喝上一杯。這樣的葡萄酒當然值得消費者關注,因為市場銷售的葡萄酒數量龐大,且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葡萄酒術語令人困惑,很難記住或者理解。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喜歡這款酒。
再次,葡萄酒大賽需賺錢,不然它們就不會存在了。沒有了葡萄酒大賽世界就會更美好嗎?Victoria Moore認為,在銅獎和嘉許獎的背后有著“強大的利益刺激”;從某方面講,這種觀點在道德上是可疑的。如果評審們被積極鼓勵給出較低的獎項,這個觀點所闡述的也許是事實——但至少Decanter葡萄酒大賽并不是這樣。Decanter給每一位評審小組組長的建議是:他們應該“被授予嘉許獎的葡萄酒必須品質優秀,而不只是沒有缺陷。”
今年的DWWA吸引了16,000余款葡萄酒參賽(創下歷史新高)這件事,恰恰表明這項賽事滿足了某種有用的目標。順便一說,這個目標并不僅僅是追求商業利潤。我經常吃驚地發現,很多釀酒商完全不會利用他們獲得的獎項推廣自己的葡萄酒。當我詢問原因時,他們的回答是:參加葡萄酒大賽是進行標桿分析,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葡萄酒在本地或國際比賽中與其他葡萄酒相比表現如何,或者與自己之前所釀的葡萄酒相比表現如何。釀酒商們明白,這些葡萄酒大賽盡管并不完美,但都對參賽葡萄酒進行了適當的評判。
葡萄酒大賽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在擁擠的市場中競爭的大量有雄心壯志的葡萄酒分出三、四個層次,大部分葡萄酒大賽并沒有把對其抱以信任的消費者變成傻瓜。我想,如果沒有了葡萄酒大賽,葡萄酒的世界會更加無趣,更加高深莫測,也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