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酒企投身當中,“競合”再不是一碰就破的七彩泡沫。
6月原本屬于白酒行業傳統意義上的“淡季”,然而在競合持續發酵升溫的大背景下,眾多酒企開啟的一輪走訪給這個“淡季”增添了一抹濃郁的色彩。
隨著行業環境進入新常態,鎂光燈下“各大門派”的實力比拼,顯然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酒企“掌門人”間的運籌帷幄、深謀遠慮背后的人格魅力,甚至比博弈本身更吸引眼球。時勢造英雄,也難怪有人感慨到“塵事如潮人如水,天下英雄出我輩”。
1、你方唱罷我登場,六月互訪哪家強?
如果說六月初的“茅汾會”是延續四載不變的年度大戲,那隨后眾多名優酒的“你來我往”就是競合主旋律中不可或缺的支線劇情。
先來回顧一下6月酒企的競合之旅: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表格中不難看出,忙碌的6月里投身競合浪潮的既有茅五洋汾等老牌名酒企,也包含了習酒、今世緣、汾陽王、國臺、金沙等中堅力量。在茅臺集團黨委書記李保芳“主和而不稱霸”的號召下,白酒行業已然從各自稱霸的“春秋時代”進化為合縱連橫的“戰國群英會”,而近年來醬香的“二郎鎮會議”、赤水河源頭尋根之旅、濃香的“秦皇島宣言”,清香的“太原共識”、川黔名酒“沈陽聚義”、老八大名酒的“西安會首”,以及南醬北清的抱團“起義”等等重大事件,無疑都在加深白酒行業的割據態勢。
2、走出頹靡不前的調整期,白酒企業緣何先后相中“競合”?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認為,競合是各酒企新時期發展的新趨勢,只有整體市場做大了,各酒企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酒企的發展更離不開市場的繁榮,白酒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中國名酒的引領,名酒要身先士卒,做中國白酒的典范,引領整個白酒產業健康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近年來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白酒的主流酒企一路飄紅,但在“貨源緊缺”和“提價”關鍵字眼下的增長并沒有“雨露均沾”,處于市場競爭弱勢端的地方酒企的經營困難是不爭的事實。且目前看來,在價格紅利逐步消散后,市場競爭態勢將呈現高端和次高端白酒長期保持“強者恒強”格局。尤其是高端白酒,品牌壁壘最強,需要具備極高的品牌價值和溢價能力。如果其他酒企再不攜起手來,繼續激戰中低端,未來的前景極為嚴峻。
3、空談?實干!“抱團”已是主流
隨著2017年以來一線名酒企實現從“外交”層面的破冰到深層次合作,競合就逐漸成為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對此并不看好。
首先,很多人認為酒企之間想要“抱團發展”不可能真的實現,畢竟從過去的眾多案例來看,酒企能夠達成“握手言和”的確實不多。
其次,在充分的市場經濟主導下,譬如面對河南、山東一類的“兵家必爭”優勢市場,企業競爭不可避免。不進則退,在目前酒水市場相對穩定的局勢下,不擠壓對方就意味著自身業績下滑。所以,很多人并不認為“抱團”能有效解決企業發展問題。
然而隨后行業競合的發展卻給了質疑論者狠狠一巴掌,在茅臺的帶領下眾多酒企開始頻繁互動起來,先有產區、香型和老名酒、名酒帶的集體抱團,后有南北、東西的跨香型、跨區域守望相合,行業競合已然紙上空談闊步邁向了大刀闊斧的實干施工中來。
實際上,在存量競爭的新時代,唯快不破的市場戰爭,不斷考驗著酒企“掌門人”的決斷力與執行力,就像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稍不留神就車毀人亡。太多的例子說明,“生于憂患,滅于安樂”,如今的高枕無憂難保未來不會有慘淡的命運。
在這樣的背景下,競合或許是酒企走出發展“圍城”的重要法寶。
反觀其他行業,競合并非沒有先例,例如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作、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滴滴與Uber聯姻、“萬萬沒想到”的萬達和萬科,以及騰訊入股京東,早年的優酷土豆合并,連國際互聯網大咖亞馬遜都在天貓建立了旗艦店。
作為傳統行業,白酒企業也許沒有其他產業巨頭那樣影響廣泛,但也可以在競爭中尋找點滴合作機遇,再激烈的競爭中也可以有合作。有時候,甚至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迅速把市場做大,而后共享有形“蛋糕”帶來的更多無形收獲。
當“抱團”競合已經從解決發展難題的方法論,成長為行業減少內耗、鼓勵對外發展、推動共同進步的推動力,其結果肯定值得行業期待。
4、同香型、跨香型,誰是時代競合主軸?
回顧過往的酒企互動和交流,再沒有比剛剛過去的這個6月更加精彩紛呈的了。
不僅在同香型間舉行會晤,更有跨香型的交流,甚至在龍頭之下還有中堅力量的硬核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當行業發展從單純的對抗競爭走向競合層面,跨香型之間的聯合,比同香型合作更能發揮參與企業的優勢,共同開拓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增強彼此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使得雙方的資源可以得到優化配置,往往能夠得到1+1>2的效果。
而看到這個機遇并率先采取行動的企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獲取行業未來發展的先決優勢。例如在南醬北清第二季走訪過程中,金沙董事長張道紅就意味頗深的說到“清香和醬香彼此之間香型互補,特別是消費者有很多共同點,完全可以攜起手來,在渠道、產品、經銷商上互幫互助,合作共贏。”
有分析人士認為,經過近幾年來的調整,中國白酒企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其工作重心不再是如何擺脫本區域的困境,而是謀劃和推進全國化的發展。這說明了,在過去市場上偏安一隅的各自為政和單打獨斗必須成為過去式。當酒企開始跨省份和區域而來,意味著更多酒企渴望打破區域的“次元壁”。隨之而來的是:競合將不再是一紙空談,而是一種走全國市場的“胸懷”,一種打破地方區域隔閡的“方法論”。
“白酒競合時代的來臨,改變了野蠻生長的‘叢林法則’和‘擠出效應’,轉化為了一種良性競爭、健康發展的‘競合’生態,也由此推動行業向實現‘帕累托最優’發展。”該分析人士如是表述。
隨著越來越多的酒企開始行動起來,同香型和跨香型的“正和博弈”已然成為帶領潮流發展的雙引擎,競合之風必將越發火熱。當行業從無序的競爭狀態過渡到有序的競合階段,并且通過外在層面的生動化和人性化來展示和延伸產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內涵上的情感效應,在內外之間達到雙方認可的統一平衡,白酒行業未來必定能實現效率和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