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在淡季采取控量保價的措施,是懂得了在新型環下如何運營的基本功能。”8日,著名白酒營銷專家楊承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要適應新環境,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在淡季向消費者進行“白酒知識營銷”。
本月初,瀘州老窖從發布命令指令“停止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供貨”,并稱恢復供貨時間未定。
對于停供,瀘州老窖窖齡酒相關負責人對外稱,窖齡酒目前銷售額已超5億元,已超額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任務。所以,今年銷售壓力已經不大,有提價的信心和決心。
無獨有偶,除瀘州老窖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供貨全面暫停之外,記者在郎酒官網上亦發現,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紅花郎系列也開始嚴格控貨。
7日下午,郎酒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自2015年7月1日起,紅花郎全線產品(紅花郎10、紅花郎15、青花郎)全面嚴格控貨,公司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確認恢復供應時間和市場投放量。”
郎酒表示,此次紅花郎之所以選擇在這一時間點進行嚴格控貨,是因為從目前銷售形勢來看,紅花郎表現不錯,上半年已經超額完成了集團下達的目標任務。
此輪白酒行業調整以來,控量保價一直是名酒企們的主要市場策略之一。茅臺、五糧液目前仍強調對旗下核心產品的控量保價。
“淡季采取控量保價,把價格挺上去之后,不損失旺季的銷量,而在旺季到來的時候,把價格提上來,渠道利潤也都會上去。”楊承平表示,這也是新環境的特點造成這種手段,以前是沒有的,以前大多是在淡季促銷讓經銷商壓貨。
“但要更好的適應新環境,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在淡季像消費者進行‘白酒知識營銷’。”楊承平認為,當前很多消費者并不明白各種白酒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知道口感和作用到底如何。“就拿窖齡酒來說,什么叫窖齡酒?它又好在哪里?反過來看,國外的葡萄酒就很知道如何‘教育’和‘培訓’消費者,不斷的做酒會,品嘗其口感,很多女性消費者愿意為了所謂的‘美容養顏’這樣的營銷內容買單。”
楊承平建議,白酒企業可以多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工具來對消費者進行培育,在淡季的時候,也可以做一些貼近市場更接地氣的活動,而不要去做渠道的活動。“現在對消費者來講,加強和消費者更多層面更多層級的交流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