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清晨,滿載豐谷產品的10余輛貨車魚貫駛出廠區,運往成都、重慶等重點市場,裝貨員小何說,加班已成常態,即便是當下的白酒傳統淡季。
“豐谷酒業早已度過了最困難時期,我們的增長重新回到了20%以上。”在當天舉行的“親民酒榜樣中國行”論壇上,豐谷酒業副總經理徐明一語道破:親民是企業重回巔峰增長的關鍵。
發軔于2012年底的酒業變局已持續3年,這期間,白酒業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和行業發展的內憂外患中,下降、虧損、退出、倒閉、轉型等成為白酒行業最為流行的關鍵詞。3年后的今天,川內多家白酒企業通過換帥、觸電、混改、親民等路徑,讓舌尖美酒直達到消費者心尖,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率先走出了低迷困境。
基于行情的研判和良好的市場預期,今年6月,省政府《關于促進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末,力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0億元的目標,這標志著我省全面吹響了川酒復興集結號。
三年探索重拾快速發展“金鑰匙”
7月4日晚,位于成都琉璃路的首度火鍋店生意火爆。這家以動漫主題為定位的火鍋店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群,而火鍋店的酒類消費中,當天最為暢銷的竟是剛剛進入成都市場不久的革命小酒。這款每瓶2兩裝,終端價為15元,創意十足的包裝,頗受年輕人追捧。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川酒六朵金花中已有三朵呈現正增長,而在地方名酒中,豐谷酒業以超過20%的增長速度成為增速之冠。“可以說,川酒的基本面已發生了重大變化,足以支撐川酒兩位數以上的穩定增長。”四川省釀酒協會有關專家認為,從近期市場和政府層面釋放的信息來看,這個速度還比較保守。
記者采訪中發現,近3年來,川酒陣營中絕大多數企業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如創新推出定制酒、眾籌白酒、真年份酒等模式;通過調整產品策略,布局中價位產品、小酒、預調酒等;跨界整合開始觸電,與京東等電商開展深度合作;進行國企混改和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開展戰略并購等等。“調整的直接后果是高中低檔被重新定位,每瓶100—300元為中檔酒,超過300元即為高端白酒。”徐明認為,通過這次調整,白酒品牌、品質、品類、包裝、價格回歸理性,80后、90后群體的消費習慣、消費場所、消費時間、購買行為、品牌認知、產品偏好等已對白酒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親民名酒重新站上高增長“風口”
“白酒消費一直都是一種社交消費,其中拼酒文化的特點較為突出,消費者喝酒往往并非自愿和打心里喜歡。”7月3日,在“親民酒榜樣中國行”活動上,白酒專家胡永松認為,白酒業要做的是引導和教育消費者從心底感受白酒文化、喜歡白酒,“白酒消費一直都是一種社交消費,其中拼酒文化的特點較為突出,消費者喝酒往往并非自愿和打心里喜歡。”7月3日,在“親民酒榜樣中國行”活動上,白酒專家胡永松認為,白酒業要做的是引導和教育消費者從心底感受白酒文化、喜歡白酒,即便一個人也能端起酒杯,這便是親民文化。
而對于親民的定義,會上白酒專家曾祖訓認為,真正的親民,是指在品質上讓消費者由衷認可、價格上讓消費者物超所值、文化上讓消費者心靈共鳴、品牌上讓消費者倍感信賴,能讓消費者獲得更多體驗和滿足的產品。“豐谷的‘低醉酒度’是親近消費者、走進消費者心里的‘王牌’,尤其在行業轉型時期,技術至關重要,為健康考慮的技術更是難能可貴。”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認為,豐谷品牌有著“鄉土”、“生態”、“綠色”等標簽,這便是一種品牌親民的基因。豐谷酒業副總經理饒家權也認為,要做好親民酒首先要做好以下3點,即:為消費者的嘴巴著想,生產口感舒適優美的白酒;為消費者的健康著想,生產優異穩定的低醉酒度特性的豐谷酒;為消費者的錢包著想,生產高性價比的產品。在此基礎上,豐谷酒業才得以重啟20%以上的高速增長。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甘權認為,產業未來的發展,核心在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要緊緊依靠廣大消費者,為消費者誠心服務,這個服務的核心就是一切以滿足、適應消費者精神和物質需求為目的,把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關心、關愛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