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紅酒=醉了消費者。
從明星賣紅酒,到買酒莊打造個人品牌,明星富豪的紅酒投資又深入了一步。另一方面,隨著消費回歸理性及消費者認知的不斷提高,備受追捧的“酒莊酒”價格泡沫被刺破,但由于國內“酒莊酒”魚目混珠現象嚴重,價格體系還有待梳理——當前存在的市場“亂象”讓許多進入的企業舉步維艱。
酒莊投資熱
近日,“劉嘉玲”牌紅酒上市,據介紹,影星劉嘉玲將親自赴法國波爾多挑選AOC級別(法國葡萄酒最高級別)葡萄酒,并參與葡萄酒的包裝、定位、品牌和銷售等供應鏈環節——數據顯示,自6月18日上線,到6月30日的促銷期內,銷售量已經超過8000件?梢娒餍切畯。
其實,劉嘉玲并非首個做紅酒生意的明星。影星黃曉明幾年前就瞄準了紅酒市場,并籌資6000萬元引進法國拉菲等5大酒莊的紅酒到大陸拍賣,一年就全數收回成本。同時,他還投資107萬元買回一批紅酒,囤積8個月后出售,凈賺約1500萬元。
較之簡單的紅酒投資,更為狂熱的莫過于購入一座酒莊,生產和銷售自己的紅酒。前籃球運動員姚明退役后,投身紅酒產業,推出其個人品牌葡萄酒。資料顯示,“姚明”牌紅酒產自其在美國舊金山納帕谷收購的酒莊,定位高端,售價均在千元以上。
與姚明不同的是,更多的中國富豪更愿意到法國的波爾多選購酒莊,畢竟,“波爾多”是世界最頂級紅酒的代名詞。一位波爾多華裔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Lezongars和Grand Branet酒莊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中國商人購買,其他“莊主”為中國人的不知名酒莊更是不勝枚舉。
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于影星趙薇在法國波爾多收購了一家名為Chateau Monlot(夢洛)的酒莊。不僅因為趙薇的知名度,還因為其是每公頃單價最貴的葡萄園。有消息稱,該酒莊的交易價格超過400萬歐元(約合3400萬元人民幣)。
近期,隨著《虎媽貓爸》的熱播,夢洛酒莊被多次廣告植入,有消息稱,此前夢洛酒莊正牌酒出貨價低于8歐元,被趙薇收購后價格飆升數倍。且趙薇希望到2020年,夢洛酒莊可以沖刺成為圣愛美濃特等B級園(目前A級有2個,B級有13個)。
根據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報告,2009年中國大陸地區的波爾多葡萄酒進口量已首次超越美國,成為除歐盟外的第一大葡萄酒進口市場。無怪乎,越來越多的中國富豪爭相搶購酒莊。
而這股投資熱,至今仍在持續。6月30日晚上10點,一座法國波爾多酒莊城堡在淘寶拍賣上競拍成功,成交價564萬元。神秘買家將擁有這座城堡酒莊的永久性產權,而其自稱拍下酒莊將作為紅酒投資之用。
“酒莊酒”亂象
酒莊投資熱的背后,實際上是市場的推波助瀾。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內葡萄酒市場的不斷成熟,消費者對葡萄酒品質的要求也隨之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普通的紅酒,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為高端的“酒莊酒”。
據了解,起源于17世紀法國的葡萄酒莊,因1855年的法國波爾多酒莊評級而影響深遠,目前,法國擁有8萬家左右的酒莊。這些酒莊成為法國葡萄酒發展的助推器,奠定了法國葡萄酒在全球的地位。
顧名思義,“酒莊酒”就是酒莊里面所釀造出來的葡萄酒,一般要符合三個要素才能稱之為酒莊酒或者莊園酒:一是在適合種植葡萄的地域擁有屬于自己的葡萄種植園;二是所種植的葡萄樹不是以商品出售,而是自用釀酒的原料;三是釀造和灌裝全過程都是在自己莊園中進行——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并不是有錢人種片葡萄園,建座城堡就可以稱為‘酒莊’、生產‘酒莊酒’的。從當前背景下,或許只有收購一家法國酒莊,擁有自己的葡萄園、酒堡和釀造工藝,才可以完成‘酒莊酒’的生產。”歐洲最大葡萄酒企業卡思黛樂集團中國區總裁殷凱認為。
所以,“酒莊酒”更多的是象征著傳統工藝和高質量、高品味,并不以規模和產量取勝,因此,“酒莊酒”也就意味著高檔酒。
波爾多葡萄酒學校國際認證講師張彤彤告訴記者,法國葡萄酒莊園更多的是專注于葡萄酒的生產釀造,銷售往往交由酒商進行。酒商負責將酒莊的葡萄酒銷售到全世界的市場,而每個市場供給的量都有配額。
也就是說某個特定的酒莊紅酒,每年向特定市場銷售的紅酒數量是有限的。殷凱就指出,法國的酒莊酒產量都是有限的,以其公司酒莊為例,擁有12.5公頃葡萄園的蒙拉貝酒莊年產6萬瓶“酒莊酒”,擁有65公頃葡萄園的博思酒莊年產60萬瓶“酒莊酒”。
“品牌酒則不同,”殷凱透露,品牌酒則可以不按照“酒莊酒”的生產條件進行,可以通過購買同產區的葡萄原料在酒莊里進行生產,“雖然也是在酒莊里生產的,但是不能稱為‘酒莊酒’,因為無法保證從源頭來控制酒的品質。”
有葡萄酒界人士也透露,某演藝明星的酒莊,此前僅有正牌+復牌兩個產品,明星接手后又開發了幾個新產品。“這些新產品和品牌究竟是‘酒莊酒’還是‘品牌酒’就不得而知了。”
而這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產品層級,有進口紅酒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中國消費者對于紅酒認知的層次參差,很多人根本無法分清“酒莊酒”和“品牌酒”的概念,所以很多商家將酒莊生產的“品牌酒”打上“酒莊酒”概念,高價銷售。
比如記者在天貓商城搜索“酒莊酒”,顯示出5684件相關商品,價格從十幾元到幾萬元不等,相差懸殊。“國內葡萄酒發展歷史較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酒莊酒認知不足,酒莊酒市場發展較為混亂。”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指出。
重塑價格體系
“以前大家對知名酒莊酒很多持的是投機心態,現在越來越理性了。”張彤彤指出,此前受中國買家涌入造成需求量大增以及年份效應的影響,波爾多的名莊酒價格飆升厲害,而今年波爾多的名莊酒市場處于平穩的狀態。
事實上,通過近幾年的市場“擠壓”,如今名莊酒的價格泡沫已經基本被刺破,因此部分酒商已經啟動了在中國市場對酒莊酒價格的重塑。
記者從卡思黛樂方面了解到,針對中國市場公司會采取有層次的酒莊酒價格策略,比如發售酒莊酒套裝,5瓶分別來自5個不同酒莊生產的375ml裝小瓶“酒莊酒”組合,首輪發售10800套,預售期僅售399元,之后售價恢復到699元。
殷凱坦承,399元的價格根本沒有利潤,所以第一輪的運作也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他認為,中國已經具備有一定消費基礎的葡萄酒愛好者,他們可以接受稍貴的價格去享用品質更高的酒莊酒產品,“一般的名莊‘酒莊酒’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講,依然是高不可攀,但是波爾多地區有9000個酒莊,它們有很多機會。”
目前卡思黛樂旗下共有21座酒莊,大部分酒已經通過大經銷商進入中國市場。但是據殷凱透露,這些酒莊酒在中國的年銷量也僅幾十萬瓶。“我們的定位并非高不可及,但消費量仍不算高。一方面是消費者有‘天價’心里預期所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酒莊酒的體系復雜,消費者在挑選時有難度。”
這也正是酒莊酒在中國市場推廣的“難言之苦”。建發酒業總經理陳旭光就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市場發展,葡萄酒的價格體系已經形成,簡單的降價并不能將價格拉回到理性軌道,“通過新推小瓶裝及組合的新形式,從最初即設定合理價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