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是個神奇的存在,他的神奇之處在于,除了他引以為傲的領導人。更重要的是,早在其他名酒還沉浸在自己的省內一畝三分地找存在感,郎酒集團就已大刀闊斧地進行了系列創新,將市場從省內做到全國,從低端走到高端,從濃香做到兼香再到醬香。這一系列老練而精準的手法,就像是一個武功高強的高手,總能在各種危與機中游刃有余。
精準、老道、迅猛、靈活,是郎酒給行業帶來的嶄新氣象,沒有恪守的產區限制,也沒有恪守的工藝和香型,更沒有各種沉甸甸的歷史枷鎖。不蓄意攻擊同行,不拉幫結派,郎酒集團,給整個行業帶來的是這樣一種向上的沖勁和正能量。所以,成就了一次次行業不可逾越的高度。
不僅如此,它還是僅次于茅臺、五糧液、瀘州、洋河之后的第五個過百億的酒企,如果不是領導人因為受牽連耽誤了幾年時間,今天的郎酒可能已經超過200億了。但是,經過挫折之后的郎酒,能重回百億陣營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答案只有汪俊林董事長知道。
2017年郎酒開始喊出重返百億目標,但是當年據媒體報道,2017年郎酒銷售減少了30億元;對此,郎酒方面表示,這是因為近年來郎酒大刀闊斧改革產品體系,清理中低價產品,將產品總數控制在20個以內的結果。(虎嘯財經4月15日報道數據),但是僅僅過去4個月多的時間,郎酒又加大了中低端產品的開發,并推出了百元價位的郎牌特曲。
從2017年重返百億戰略部署到2018年推出百元價位的郎牌特曲,郎酒似乎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百億”之路,這次他能找到嗎?
自2015年汪俊林回歸之后,郎酒開始逐步采取瘦身政策,將下轄六個事業部縮減為五個事業部,即紅花郎、小郎酒、郎牌特曲、新郎酒和郎牌原漿事業部,此后再次縮編為三個事業部,即青花郎、郎牌特曲和小郎酒,以突出核心產品,形成產品聚焦,深度布局市場。如果按照這樣的事業部部署,意味著青花郎需要超過10億,郎牌特曲需要超過30億,小郎酒事業部需要超過50億,其他產品和產業10億,似乎郎酒的百億戰略確實很容易實現,畢竟郎酒還有龐大的市場基礎和渠道基礎。同時據數據顯示,2017年青花郎銷售同比增長122%,紅花郎同比增長51.8%,奢香藏品系列同期增長160%;同時,汪俊林還表示,公司的目標,是3年內讓小郎酒銷量超過100億元。
從群狼戰術到猛虎出山,郎酒事業部制的陣法在領導人的復出下,似乎變得更加清晰迅猛,產品直指每個目標對手進行貼身肉搏。青花郎針對飛天、普五及國窖等高端產品,郎牌特曲針對海之藍、五糧春、老白汾等中端產品,小郎酒則是針對300億規模的中國小酒市場,進行遍地開花的戰略部署。如果說郎酒是有備而來的,確實這次郎酒似乎更加清晰在每個主流價位段的部署,以及緊貼行業主流核心價位的競爭對手。這是最保險和安全的猛虎出山戰略,因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價位段教育和消費者培養成本,直接以搶流量和搶蛋糕的方式,更容易吃到肉。加上群狼戰術中積累下來的各種豐富的市場操作經驗,這次郎酒這頭猛虎實現百億似乎已經沒有任何懸念。
真的是這樣嗎?以郎酒當前的市場基礎,在三個主流價位段上的集中發力,看起來更容易聚集市場資源和提升企業的利潤,但是砍掉的大部分群狼產品,也讓郎酒在市場上靈活度和群毆能力變弱,相反在把別人變成對手的時候,郎酒清晰的價格段和產品戰略,也很容易被別人緊盯。加上因為砍掉產品受到傷害的經銷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修復傷口。這讓我想起一個曾經服務的品牌,亞都空氣凈化器加濕器,這個在中國最早做空氣凈化加濕的品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亞都都是行業絕對的領導者,雖然活得很艱難,但總能獨享這份空氣加濕凈化的市場蛋糕,所有國內國外的家電企業都忽略這個品類的存在,直到2013年霧霾侵襲整個中國,才陸續有各種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加入到這個品類中來。當時,亞都高管總結市場經驗,打比喻說就是采用的郎酒群狼戰略,亞都的產品線也很復雜,款式很多,沒有一個主流的產品和價位,所以競爭對手想進入這個市場不知道從哪里入口,加上復雜的生產線和模具保護,使得亞都能悄悄地在空氣領域發展近20年。
你在把別人當成靶子的時候,你也成為了別人的靶子。這就是市場競爭必然存在的法則,所以圣人說,夫唯不爭者,天下莫能與之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不要把自己變成別人的目標,更不能把自己的戰略意圖表現得太突出。品牌專家喜歡用品牌聚焦和價值來教訓企業,但是中國白酒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市場進步,不是教科書上的品牌理論帶來的,而是中國白酒企業自身鍛煉出來的,也是符合商業邏輯和國情的。
在這種清晰的戰略下,看起來很容易實現目標,卻也讓自己陷入到無盡的競爭和阻力中去了。首先小郎酒要突破100億,這個目標等于是要復制一個勁酒集團,這個難度似乎對于郎酒不是什么問題,但是勁酒龐大的組織能能力用了20年才做到100億的。其次,青花郎緊貼飛天的時間還需要很長時間沉淀和醞釀,另外高端酒這個價位段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也給郎酒增加了不少壓力。最后說郎牌特曲這個價位段,這是全中國競爭最激烈,各方廝殺最慘烈的價位段,到哪里都是面臨老八大名酒的阻力,到哪里都是面臨地頭蛇的阻擊。所以從市場現狀來看,未來實現銷售規模的銷售代價,其實會非常大。
那么剛剛補位的百元郎牌頭曲呢?(終端定價分別為:紅色88-98元,藍色98-108元,產品有多個酒精度規格,包括38度,42度和50度)是否能夠成為郎牌異軍突起的勁旅,彌補在其他價位段上競爭的壓力,從中低端市場上撕咬出一塊,像小郎酒一樣的大蛋糕出來呢?這并不是沒有可能。
首先百元價位,100塊錢上下這個價位段的產品,全國已經缺少主流大單品,從盒裝酒市場來說,他可以輕松收割盒裝酒升級市場的蛋糕,也可以抗衡現在市面上高價凸起的各種100價位左右的光瓶酒市場。
其次郎牌頭曲,作為郎牌特曲的補充產品,從品質上和價格上,給郎牌特曲支撐力,為郎牌特曲的發展提供更多市場支撐,同時也直接刺向了郎牌特曲競爭對手的價位段,比如說茅臺迎賓酒、海之藍、五糧春、老白汾等及全國各地區域中檔酒的市場,因此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最后從品類價值鏈來說,郎牌頭曲的品質代表的是白酒金字塔中的第二等品質,是僅次于頭曲的產品,一方面鞏固了特曲和頭曲凸顯和鞏固了產品的品質,另一方面頭曲的價格定位給其他濃香酒的二曲酒進行了市場分級,消費者可以很清晰地認識到,特曲比頭曲好,頭曲比二曲好,再也不用傻傻分不清產品品質的好壞了。因此更容易發動市場的認知和購買,形成品類的壁壘。
由此看來,郎牌頭曲是帶著很強的市場使命而來的,它的價值不僅填補了郎牌砍掉的中低端產品,而且填補了郎牌在小郎酒到郎牌特曲的市場空檔,未來的市場戰略意義,不亞于再造一個小郎酒。但是百元價位的產品的尷尬,似乎只有死過的人才能懂。這是一個極其尷尬的價位,放哪里銷售都是坑。這也是為什么市面上并沒有一個百元價位的產品成為潮流的原因,它唯一的希望也許就是消費降級時代帶來的產品突圍的機會。
未來郎酒的百億戰略和上市目標,應該很容易實現,但是復雜的經濟環境和行業環境同樣給雄心勃勃猛虎歸山的郎酒,更多壓力和挑戰。我們一起期待這個神奇的品牌,能夠在未來十年像洋河一樣再續中國酒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