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白酒天、地、人的“三合理念”,彰顯出社會、自然與人三者之間和諧發展的產業夢想。白酒生態化,不是空穴來風、心血來潮,而是時代消費需求的潛在引領;白酒生態化,必然激發消費者文化,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與走向。生態白酒對企業、社會、消費者帶來的諸多好處,是時代與消費者推動行業在這一領域進行求索與創新。
生態白酒的時代貢獻體現在三個方面:創新行業——企業思維、戰略、遠景規劃在生態釀造中的貢獻;探索產業——生態釀造的可持續性發展價值,消費引領的時代需求;三農貢獻——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的規劃,產業鏈的生態延伸,為三農經濟注入了靈魂與活力。
正向思維的白酒生態發展與預期,凸顯生態白酒的產業價值、社會功用與人文關懷:國家重視了,行業從大代價的粗放式發展走向理性、民生、自然、歸元的思考;企業重視了,行業從低端的生存化發展,走向長遠性、民本性、綠色環保性的可持續發展;社會重視了,行業從溫飽型、滿足性發展,走向健康性、滿意性、享受性發展;市場重視了,民眾成為消費之天,消費者主導的發展趨勢,尊重消費不能僅僅是口號了。誰行動,誰發展;誰忽悠,誰受傷。
造酒與釀酒,是很有區別的;工業化與手工化,也是有區別的。釀酒工業化,不是“化工”一下就行了,生態釀造需要工匠精神。
白酒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向國外葡萄酒看齊,真正具有民本思想的產品,要眼睛看得到,心靈感受得著,健康、環保、能可持續發展。讓企業專注釀造,讓人們快樂消費,讓歷史外化,讓靈魂內藏……白酒要摒棄糟粕躬身自省,不要后知后覺,竭力構建產業自身的大生態環境,讓市場投機回歸民本思想,樹立整個行業的民本價值觀。
生態白酒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適合時代消費需求與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雖然白酒生態釀造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回歸自然、生態循環、以民為本、生態環保、健康綠色,將是整個產業的發展主基調與主趨勢。閃爍著生態釀造民本之光的“大生態產業格局”,將是白酒未來的“理想國”!
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對于君本(國本)、官本(政本)而言的,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民為重,君為輕”常常被歷代帝王所標榜,雖然社會現實不一定執行到位,但是民本民生的理念與古訓卻根深蒂固。從社會層面著眼的民生,主要關注民眾的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發展機會、發展能力和權益保護狀況。
行業下行,產業調整,市場低迷,政策看緊,白酒怎么辦?!
如果說白酒受阻是歸咎于高端消費、公款消費、腐敗消費之累,那么別的行業的高端產品為什么沒有受到政策的禁錮呢?如果說白酒是一匹野馬,因為缺乏駕馭而被質疑甚至責難,那么我們的行業思考、產業價值、社會擔待在哪里呢?
歌舞酒癲的現象是少了,奢侈浮華的場景是少了,群酒逐鹿的狂歡是少了,但是我們的生活少得了么?生活,需要消費;消費,需要產品。我們的白酒既然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具有精神與物質雙重屬性的好產品,為什么無法像國外眾多名莊葡萄酒一樣令人心生向往而愛之惜之呢?
我們的產業之路怎么走?從中國酒業的產業發展規劃,到國家的長遠經濟戰略,民本思想的時代訴求與需要,被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與議事日程上來,發展之前要想到民生,發展之后要惠及民生,體現的是一切以民生為本,忽略了以人為本,就等于丟失了自己的發展指南。
原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秘書長,現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龍永圖先生在“生態消費”國際論壇上指出,任何一個產業的消費狀態都必須是健康的、生態的,否則這個產業長久不了,中國白酒“生態釀造”的倡導,就是對民族產業的保護。
白酒權威沈怡方對白酒企業提出三大建議:企業要樹立明確的生態經營意識,積極融入到整個行業的生態經營潮流中去;將生態經營整體性、長期性作為企業發展的競爭性戰略,契合社會對生態酒的需求;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經營計劃,整合產業鏈所有資源,將生態化經營貫穿到整個白酒市場的消費活動中去。
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說,企業構建白酒生態戰略,首先要從物質文化消費著手,讓物質文化消費的弘揚通過生產、營銷、工藝等環節一一體現,讓消費者通過感受白酒的生態化生產和營銷行為來彰顯生態消費理念。白酒釀造具有天然的生態優勢,然而行業卻沒有很好地將“生態釀造、生物發酵”的產業價值充分傳播出去。
形勢所迫,生存所需,未來白酒怎么走?生態白酒任重道遠,這是行業必須意識到的“發展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