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幾年酒行業相對利潤下滑,市場遇到了發展阻力,但是縱觀其它行業來說,相對來說還是一個有著很好前途的產業。
徽酒的跑步上市,和金徽的IPO成功過關,給整個行業也是積極的促進作用,會給品牌、資本、市場都會帶動發展,同時也是為行業樹立了信心。
多年來資本進入了這個競爭激烈的酒業例子很多,開始這原始沖動中的掘金之路。然而理想的豐滿和現實的骨干正在刺痛著這些資本的神經,這些對于浸淫在酒行業多年的行路人來說,已經是司空見光、見怪不怪的了,但是正因為這些資本是這個行業的新鮮血液,在某種程度上大家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期盼。這種期盼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期望這些外來資本在酒行業有所建樹,把這個傳統行業做強做大。另外一種,就是我到底要看看你外來資本到底有多牛,能在這個行業怎么樣。無論是那種想法我認為都是正常的一種心里反應,無可厚非。
酒企上市,必須對品牌、市場、人資有更高的要求,更系統化的運作才可以走的更遠。
首先是先謀而后動,樹立品牌優勢。從《孫子兵法》來講,不打無準備之仗,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些淺顯的道理,但對一些資本來說并沒有引起十分的重視,有不少是盲目行動的,頭腦發熱和拍腦門做決定,大肆冒進進入酒行業的也不少。這是兵法之大忌,也就是沒有進行“計”策,就開始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無論是道義、天時、地利都不占優勢。
其次就是資本融合,人資相容。作為資本來講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作為物質的一面,其實資本還有另外的一層意思就是“人力資本”,凡事都需要人去做,即使上市品牌,沒有懂得經營、懂得執行的人去做,去執行。投資人和職業經理人應該有很充分的溝通和交流,達到高度的一致性,投資人既不能過高制定目標,也不是一味的放任自由;職業經理人也要客觀公正的行駛在正常軌道上為投資人負責。
第三就是市場系統化運作,消費者是基礎。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長城再長那也是長時間建成的。作為酒業來說想成就一個強勢品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有錢也不好使。更不是靠打廣告,靠一個所謂的神奇策劃能夠完成的,點子、概念都不管用。只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做好系統營銷,堅持不懈的根據品牌自身特點,先開始區域為王,然后形成泛區域品牌,再開始打全國市場,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得違背規律,道法使然,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最后就是長期的發展理念。投資就是為了賺錢,這是沒有錯的。不賺錢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但在現今行業整體發展放緩的大環境下,適當放低高額利潤的想法,做好基礎工作,這才是上策,不能一味追求利潤,會影響正常的發展和客觀的判斷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日三悟是每個老板應該做的事,整個國際、國內經濟增速全部放緩,我們也不能苛求酒業脫離這個大環境,一味的在高速路上狂奔吧。資本只要客觀面對,虛心踏實做市場,還是會有很好的發展的,如果自我膨脹,要交的學費估計還會很多很多,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會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