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疫后如何如何”“下半年消費會強勢反彈”等等。首先提醒大家,“疫后”還早著呢,別動不動就談疫后問題。經濟的強勢反彈,依據是什么?投資、消費、出口整體形勢都不樂觀,甚至很不樂觀。中國面臨的經濟形勢很嚴峻,壓力很大,難言強勢恢復。
雖然沒有疫情的影響,但,2019年的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都是顯著放緩的。聯合國今年1月在其發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2020》中表示,由于貿易局勢以及投資的大幅縮減,全球經濟增速在2019年降至2.3%,為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當前,全球產業鏈關聯程度是非常緊密的,遠超過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都是一體化的,所以,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獨善其身,特別是傳統的西方發達國家,聯系的更加緊密。原本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就在不斷向著縱深發展,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美國還會搞出很多事情來,疊加疫情,事情變得更加復雜了。
中國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主要都是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而來。無論是新基建還是各項減免政策、幫扶政策。裁員的企業越來越多,下崗的人員越來越多,所以,國家也在推動地攤經濟,你想,不到一定程度,怎么會允許大擺地攤呢?
目前看,全球的疫情影響深遠,啥時結束都不知道。而全球經濟整體都是嚴重衰退的,特別是金融風險在進一步聚集。例如全球范圍內的“三低”現象: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都是愈發突出。原本2017年世界經濟有所恢復,但現在看,又再一次大幅放緩。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利率已降至極低水平甚至負區間。
從消費市場看,全球已經步入老齡化時代,老齡化進一步降低了市場消費,也降低了投資,進一步遏制了通脹下行。中國也進入了老齡化時代,預計到2030-2040年,中國的老齡化達到高峰。10年之內,70后集體進入老齡時代。與此同時,智能科技在突飛猛進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進一步降低了相關成本,甚至會導致通縮壓力。
然而,這種情況下,高負債卻日益在流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已經進入到高負債時代。個人負債包括房貸、車貸、其他貸款等等。企業的負債大部分都是銀行貸款。很多世界級銀行例如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等等還有很多國家央行,都出現了負利率貸款。據國際金融協會在2019年10月網絡介紹的數據,目前,全球的債務已經高達244萬億美元,合人民幣1700多萬億。
國際矛盾在不斷激化,這個問題不用說什么了。美國已經卸下偽裝,拉著小弟公開進行打壓中國。中國也是強勢反擊。各國之間不斷交織著,矛盾不斷加劇。中國的國際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正像咱們總書記所說,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再說一下疫情的影響。早在2月份的時候,我就發表過觀點并指出:此次疫情的影響非同小可。那時,很多市場專家都認為疫情很快會過去,市場也會迎來報復性反彈等等。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不會有什么報復性反彈,事實已經證明。
對于疫情的影響,大家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市場想恢復到以前,根本不可能。一方面是疫情的持續時間會很長,長到什么時候?等疫苗正式量產吧,前提還要是病毒不變異。最大的可能是年底或者明年初,疫苗能夠出來,然后才能夠量產。另一方面是即便明年疫情得到了控制,市場的大環境也會發生很多變化,有些東西已經變了,不會再回到從前的。
由于疫情的出現,整個世界的局勢變得更加不可測,更加亂了。而且,對很多方面的影響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例如前幾天的北京,疫情突然出現反復,馬上就會變得很緊張。由于這種情況誰都無法預判,于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繼續保持嚴控,F在,很多地方都開始放松了,一旦哪一天又出現了,馬上又會嚴起來,這個過程肯定是有反復的。而且,像北京這次據說和三文魚有關,于是三文魚的銷量馬上就會受到影響。
國外的疫情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嚴重。你看這些國家的檢測率,其實都不高。像日本的檢測率只有0.3%,美國也才檢測了2500萬人,就有近300萬確診。巴西、印度、英國、俄羅斯、智利等等,大家可以自己計算一下。其實,對于傳染值大一些的病毒,由于沒有疫苗,加上醫療設施的不足、個體的配合程度、國家的力度等等原因,一旦感染人數達到一定數字之后,想控制住是非常困難的。遺憾的是,除了中國,絕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控制不住了。
國際局勢的影響在未來幾個月依然是混亂的,中間還會出現不同層面的事情。只有在美國大選之后,才會有更清晰一些的判斷。
疫情和國際局勢的這些影響,對酒水消費的影響都是很大的。例如對進口葡萄酒來說,中外之間的交往被阻斷,旅游人口的大幅減少,個別國家旅游基本都沒有了,商務交往也大幅減少,也直接影響投資、影響餐飲、影響各種活動。很多活動搬到線上,自然線下就沒有了。
從市場來看,總體來說,投資恢復的會快一些,因為我們需要拉動內需,需要內生力量來獲得發展,要解決就業,避免失業。發消費券,就是要拉動消費;搞新基建也是要刺激內需。但是,消費的恢復絕對不會像我們想象那樣快速和徹底,我認為,能恢復到以前的60%-70%,就已經很好了。而出口將會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并且,這是長期的,不是幾個月就會結束的。
市場消費強力恢復需要三個條件:一是疫情結束,或者至少6個月左右沒有大的反復;二是重要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基本正;;三是金融系統風險被釋放。
國家會在三方面進行政策制定:一是嚴控疫情,防止二次爆發和境外輸入;二是拉動內需,刺激消費,解決就業;三是應對國際局勢。很多政策的出臺,一定都是要考慮到這三方面,會綜合考量,既不敢步子太大,又不能不做。國家會出臺政策組合拳,但必當三者兼顧。
由于疫情的影響,市場已經陷入了一種莫名的狀態。例如消費場景被嚴重破壞。這一點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而且對高端酒的消費影響要遠大于對低端酒。這一點的影響看似在恢復,其實,只要疫苗沒有出來,只要全球疫情沒有被遏制,這一點就不會消除。所以,談什么強勢反彈等等,是不會真正到來的。
越是這樣的環境,行業的集中化趨勢越會明顯。這是被形勢逼迫導致。這個趨勢有兩個方面,一是資本的介入;二是消費。當企業的經營環境受到影響之后,勢必要通過很多手段獲得其他方面的價值,包括企業的轉型、業務的延伸、價值的再創造等等。所以,兼并、重組、收購等等就會越來越有需要。同時,很多全國名企名牌和地方名牌,都會加大力度進行市場爭奪。在蛋糕很大的時候,大家都能分一杯羹,在蛋糕變小的時候,誰身體強壯誰將會吃的更多。
同時,由于智能科技的應用,數字化的轉型等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所以,即便是明年疫情結束了,市場環境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不會再像以前了,也就是說,再用以前的招數,基本上不管用了。
例如我們說線上問題,還能回到過去嗎?在疫情沒有發生之前,釘釘、抖音、快手、西瓜、小鵝通、看點等等和疫情發生后的短短幾個月對比,使用者暴增。請問,疫情結束后,還能恢復到從前嗎?不可能。線上購物也暴增,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了。而且,我認為,這僅僅是開始,就像馬云所說,現在是Made in China,接下來是Made in World,很快就是Made in Internet。
當然,線下依然會存在,只不過是如何線上與線下之間進行融合的問題。消費依然會有局部強勢恢復,但是前提是要看國際局勢和疫情反復的情況。而且,是局部的、階段的。例如下半年中的后三個月,是2020年最重要的,大家要抓住。當然,對于酒水企業來說,也不必過分解讀,因為大家都一樣,都面臨這些問題。至于下半年會怎么變化,有哪些趨勢,忙過這段時間,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來分析分析,給大家做參考。說的不一定對,也希望大家諒解。
最后,我想說一下,面對這樣的復雜國際形勢和全球疫情,很多企業變得更加迷茫,甚至不知所措。所以,我覺得,企業也不要再去預測未來,也不要天天想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相反,最可靠的做法就是:梳理企業戰略,增強經營定力,適當創新求變。
首先要梳理企業的戰略。這是保證你不走彎路、不亂的根本。其次就是要有經營定力,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邯鄲學步,不能自亂陣腳。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你原本的戰略是有問題的,那么,第二個問題就不會有效。創新求變要一步一步來,很多企業傳統方式習慣了,很難改變。但面對這樣的形勢,不變又不行。例如數字化改造,是必須的。但是,也不能看到直播很火,于是完全改變策略,把直播帶貨作為主導,這是很危險的。最好的策略是在傳統做法中植入全新的模式進行不斷融合。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今天不做其他的論述,改日再寫寫怎么做。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都對,改日寫一下具體的趨勢和方法,只是給大家參考。最后談談定力問題,因為我覺得很多企業可能很迷茫,而這個問題是最關鍵的。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開始渡過江西于都河,長征開始。從遵義會議到四渡赤水;從國民黨的圍堵到內部的分裂;從過雪山草地到勝利會師,我們怎能把它歸功于運氣?相反,正是因為堅定的信仰和堅強的信念,正是因為強大的路線定力和政治定力,才會于低谷處迎來新生,也才會使得一切的付出是有效的、意義重大的。否則,如果當年沒有進行長征會怎樣?如果毛澤東留在了蘇區會怎樣?如何沒有遵義會議又會怎樣?很多東西不能假設。
例如我們說5G時代到來的了,數字化時代來臨了,視頻化時代也來了,你說我還是在固守著以往傳統的方式不變,行不行?肯定不行。線上的影響雖然大家覺得已經每天離不開了,但我想說的是:這僅僅是剛剛開始。這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是以哪一家企業的意志為轉移的。你只要順勢就好了,別抗拒,承認這個世界的變化。
例如我們說產品開發。對于酒水企業來說,產品開發是致命的,其他都是輔助的。動蕩時期,對絕對的龍頭來說,尚且還好,例如茅臺。但對其他企業,包括全國性龍頭企業的第二梯隊和地方龍頭企業,產品的開發都是特別重要的。你要通過它進行戰略調整和企業轉變。但由于市場的變局,恰恰對新品牌的培育帶來了影響,也對老品牌的新品上市帶來困難。但是,這又是必須做的。這也是矛盾所在。
很多企業的經營面臨困境,很多企業的老板也很迷茫,甚至心灰意冷。經營的壓力、不可知的未來,讓很多企業特別是企業老板心力憔悴。
為此,企業必須要有底線思維,要有自己的戰略定力。有明確“變”與“不變”。什么東西不變?消費的本質不變。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體驗是永恒的。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邏輯沒有變。那么,變的是什么呢?消費形態在變、營銷手段在變、渠道在變、傳播方式在變,等等。
所以,企業要做好兩點:“以不變應萬變”和“以萬變應不變”,就是這個意思。其核心都取決于企業的戰略定力和經營定力。
例如,中國之所以能夠比較好的應對國際形勢,主要就是因為中國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四個定力: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而此次中國能夠快速遏制疫情,并能迅速開始恢復,也是源于以人民利益為重的戰略定力和責任擔當,所以才能發動各地共同團結抗疫。但是,縱觀國外,就不是這樣的出發點,更談不上什么戰略定力了。
定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風云變幻的市場變化中磨練出來的。定力不是保守,不是退縮,不是不作為,恰恰相反,是一種從容,是一種淡定,是一種自信。每個企業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特別是企業老總,必須要有這份淡定和從容。這個時期,就是檢驗企業、檢驗個人成色的試金石。
對未來,那些沒有戰略信仰的企業和個人,要趕快補上這一課。不要空談口號,也不要自我意淫。在戰略定力上,不是自己喝二兩酒表示決心就可以的。也不是面對媒體信誓旦旦就能成的。要廣開思路,集思廣益,深入分析,力保戰略路線別錯,然后才有意義。
啥是紀律定力?就是知道什么要做、什么不做。企業無德不立,這是重要的軟實力。匯豐銀行協助美國搞華為,搞孟晚舟,這是你銀行要干的事情嗎?好了,匯豐在全球的信譽必將出現危機,至少在中國市場,我看已經快到頭了。
商業本身雖然是殘酷的,但依然是要有情懷的。也不能賺錢時候什么都好說,虧損的時候,趕快散伙;蛘呖客稒C倒把、欺騙,都成了為了生存的理由,這是沒有未來的。
定力本身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對企業負責,對員工負責。如果你對未來有憧憬,就會處變不驚;如果你熱愛這項事業,就不會束手無策;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你的腳下就會有力量;如果你不被眼前的得失所累,就不會迷茫。而且,不要用為了活著來搪塞這件事。
世界復雜的經濟局勢,華為、吉利、格力等等很多企業,都因為秉承技術立品牌的路線,不斷穩扎穩打,雖然面臨艱苦的環境,如履薄冰,特別是華為,依然充滿信心。如果我們內心慌張,如果我們膽戰心驚,如果我們看不未來,真的就是一場災難。
何況酒水行業還沒有那么嚴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疫情疊加的特殊時期,還有更多的行業,受到影響是更嚴重的。酒水行業,沒有迎來至暗時刻。如果你生活在20年代的美國,國會立法來個禁酒令,所有的酒水企業要怎么活呢?比現在要嚴重更多吧?
酒水企業,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不管市場如何變,企業的老板內心要沉著冷靜,要有信心,要給企業信心,也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并非與生俱來,要歷經磨難才會獲得。正如真正的平凡,就是經歷了諸多的不平凡。
疫情還遠沒有結束,國際形勢依然嚴峻。但市場的變化,都只是剛剛開始。今天的企業,都要學會如何與世界相處,如何與變化相處,我相信,這就是偉大企業與普通企業的核心區別。
《易經》的核心就是一個“變”字。變即“易”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文化叫做“隨需應變、應時而動”。企業經營都很苦,特別是對很多企業老板來說。但,不管怎樣,太陽還會照常升起,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要懂得“心為物役”。用中國古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