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了上千年的傳統作坊式白酒工藝,如今正在謀求轉型升級。近日,瀘州老窖公布74億元的投資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將用智能化代替人工。近年來,白酒行業紛紛開展白酒機械智能化運動,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今世緣、國臺等眾多酒企。其中,今世緣建成了全國第一個智能白酒釀造車間。
白酒企業大規模推進智能化
近日,瀘州老窖公布74億元的投資釀酒工程技改項目。該項目將以自動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為切入點,對釀酒生產布局、生產設備設施、配套功能進行優化技改,并自主研發智能化釀酒機器人,用智能化代替人工。
除此之外,今年5月,今世緣獲得“中國白酒智能化釀酒示范車間”稱號。據悉,今世緣完成了機械化、智能化和傳統釀造工藝的創新融合,并建成全國第一個智能白酒釀造車間。
事實上,白酒機械化、智能化發展并非今日才被提及。近年來,白酒行業紛紛開展白酒機械智能化運動,其中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今世緣、國臺等眾多酒企。
代替部分人工 可節省成本
隨著消費者對優質白酒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洋酒的沖擊,白酒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在此形勢下,白酒也掀起了技術革新的熱潮,不斷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智能化發展。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認為,除了市場需求增加外,國家政策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多數白酒企業還處于傳統人工作業階段,大多數都是露天釀制,生產裝備落后,生產效率低,亟需轉型升級。其次,智能化屬于白酒行業的一種營銷概念,比如機器制曲,目的是增加消費者的關注,提高購買欲望。另外,目前人工成本太高,機械化、智能化不僅能生產出來質量穩定的產品,而且成本也大為節省。
傳統化和智能化存在矛盾?
眾所周知,白酒是中國傳承千年的傳統產業,不僅底蘊深厚,而且還具有獨特的傳統工藝流程與地域特色。過多的自動化建設,是否會破壞傳統工藝的風格呢?
對此,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才洪指出,瀘州老窖釀酒生產自動化建設并不是否定傳統,而是以傳統釀造工藝為基礎,將先進生產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解決傳統釀造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也表示,溫河王酒業研發的工業機器人主要是用在非關鍵技術和非關鍵崗位上,比如在長途搬運和溫度的自動控制上。而釀酒的專業部分,則仍繼承傳統技術。因此,兩者并不矛盾。
“白酒行業智能化能改變酒的風格,但對白酒的口感影響不大。”酒類資深專家鐵犁認為,目前看來,白酒生產要到達完全的智能化是不可能的,F在大部分企業對機械化、智能化的運用還是停留在局部生產環節。并且白酒具有它的傳統和文化情懷,其中,傳統工藝中窖池里微生物的變化情況至今仍無法用高科技去探知,形成數據化。因此,在發展機械智能化的同時,仍要保存白酒本身的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