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輕工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輕工業綜合實力實現顯著提升,占工業比重基本穩定,擴內需、促消費的作用明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增強。
其中,《指導意見》有6處提到了酒業。明確要在釀酒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深化綠色發展,也提到了支持酒業推出白酒釀造機器人、構建酒業大數據全產業鏈服務平臺、升級創新“低度化的白酒、黃酒等酒類產品,無醇啤酒產品”的發展。從《指導意見》中不難看出五部門對酒業的重視,酒業未來創新和升級的空間仍舊很大。
01、樹立行業品牌,融入“雙循環”格局
《指導意見》指出要在釀酒、功能性食品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推廣具有中國文化、中國元素、中國技藝的產品,樹立行業品牌,鼓勵第三方機構加強品牌策劃、評價、宣傳等服務,助力海外商標注冊、品牌國際化推廣,提升品牌影響力。
白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片,相對于國內的火爆市場,白酒在國際市場似乎一直沒有找到“破局”的關鍵點。近年來,中國很多酒企都在不同程度地展開酒類國際化的探索和嘗試。盡管如此,面對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國白酒在出口市場表現卻不盡人意,依然停留在較淺層面的國際化道路上。
目前,各級政府、行業協會、中國酒企積極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將國際化發展作為工作重點。通過聯動協作,中國酒企品牌價值顯著提升。2021年6月2日,全球權威品牌價值評估機構 Brand Finance發布《全球最具價值烈酒品牌50強》榜單,榜單前五強全部被中國白酒品牌占據,分別為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表現出中國白酒品牌在全球烈酒市場的主導地位。
中國酒業協會已分別成立了白酒文化國際推廣委員會、雞尾酒委員會,以組團出海的方式向世界傳播中國白酒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價值。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應對白酒的出口貿易、文化推廣、專項條約及海外開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
02、打造綠色生態,踐行“雙碳”目標
在我國當前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早已成為各界共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執行也更加深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表示,我國輕工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集群優勢綜合體現,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國際競爭能力提升,人才支撐作用加強,為輕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筑牢了根基。
釀酒業是貫穿一二三產業的傳統食品制造業,尤其是中國傳統釀造方式的白酒和黃酒釀造業,鑒于其獨特的開放式多菌種發酵釀造工藝,因此,和自然生態以及釀酒微生態的關系息息相關,特別是和自然生態之間達到了相融共生的關系。與此同時,釀酒與當地產區的水質、土壤、氣候、空氣、微生物等自然環境均密切相關,且相互影響,相互成就。因此,保護自然生態,就是保護產業發展生態的根基。因為,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美酒的釀造將無法進行。
下一步,中國酒業協會將聯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校等各方力量,支持酒類重點產區政府制定并出臺產區自然生態保護政策,避免過度開發對自然生態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此外,中國酒業協會還將支持和鼓勵酒類行業組織制定并發布《中國酒業零碳示范產區》、《中國酒業零碳示范工廠》標準,建立和完善清潔生產標準體系,低碳產區標準,低碳企業認證,建立低碳產品標識制度等,引導酒類行業踐行“雙碳”目標。
03、實施智慧釀造,推進數智化轉型
為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優化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至于如何提升輕工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時,《指導意見》專欄4數字化發展推進工程板塊兩次提到了酒業。輕工機械方面,支持酒業打造白酒釀造機器人,提升液態產品包裝生產線智能運維服務系統等。食品方面,提到了構建酒業大數據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對于中國酒業而言,雖為傳統產業,但科技創新始終是引領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數智化轉型和科技成果轉化,才能助推傳統生產工藝技術不斷提升與創新,釀造出更加高品質的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當前,多家代表性白酒企業都在積極改革攻關,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并且在人才與團隊培養、公司運營管理上、數字化轉型與升級均提出了新的建設規劃,以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將系統規劃產業科技創新戰略,制定產業技術創新導向,深化釀酒產業科研合作模式,推進協會組織、科研院所積極參與、酒企團結協助的合作模式,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和合作共建的分享體系。(原標題:虎景觀察 | 五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助推酒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