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BO記者在上海、成都等地發現,一種葡萄酒主題的“輕食”餐吧開始流行。
“最近興起的輕食吧主要提供一些簡單的食品、面包、甜品等,整體會營造一些葡萄酒氛圍,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受,讓人一入座就想喝一杯葡萄酒。”一位葡萄酒餐飲從業人士稱。
成都:輕食餐吧賣酒,店員向客人推薦餐酒搭配
記者前日在成都市光顧了一家名為“舌欲”的餐廳,該餐廳號稱銷售葡萄酒與輕食,英文名非常直白,為“Tapas Bar”(輕食酒吧)。餐廳銷售烤蘑菇、焗蝸牛、烤蝦、鵝肝、火腿、甜品等幾十種不同的西式小盤菜,以及銷售各種葡萄酒,步入餐廳,便見門口放著好幾層的葡萄酒堆頭。
這家餐廳的葡萄酒可論杯賣,亦可論瓶賣。服務員懂得基本的餐酒搭配,當記者提出想購買一杯酒時,店員便基于記者點的蘑菇與花蛤,建議購買帶甜味的白葡萄酒或起泡酒。當白葡萄酒端上來時,記者發現冰過以后溫度很合適。
WBO記者在飲用完單杯葡萄酒以后,又點了一瓶新西蘭馬爾堡產區的一款長相思干白,這款酒也冰過,店員還詢問筆者是否需要冰桶。此外,另一桌的干紅,也配有醒酒器。
輕食吧葡萄酒零售價很接地氣
上述新西蘭長相思干白售價為260元。盡管筆者此后并未查詢到該款葡萄酒在其他渠道的價格,但某大型電商平臺上顯示,新西蘭產的長相思白葡萄酒,其零售價基本都在兩三百元之間。可見該輕食吧的葡萄酒零售價格還是很接地氣。
據餐廳一店員向筆者介紹,餐廳一名股東就是酒商。餐廳在向食客賣酒的同時,也承載葡萄酒團購業務,客戶論箱買可打折。
店員介紹,在晚上九點以后,餐廳會關掉大燈,打開暗光的燈帶,營造出酒吧的氛圍?梢,這家輕食餐廳中,葡萄酒屬“重要角色”。
另外,該餐廳面積不大,人為隔斷為上下兩層之后,用餐區間不足100平米,共8張餐桌。但裝修簡單時尚,會用葡萄酒瓶與開酒刀作軟裝。菜單是寫在黑板上,酒單是手寫,店員稱原因在于酒經常更換。這些細節控制了運營成本,體現在餐食上,就是價格都不太貴。
上海:輕食吧葡萄酒氛圍好,不點一杯葡萄酒都不好意思
WBO記者日前在上海也光顧了一家名為Wine Connection Bar & Bistro的餐吧,這家店除了銷售面包、三明治、沙拉、甜品、披薩、意面等餐食,該餐廳中央還陳列了一恒溫酒柜,銷售上百款葡萄酒,其中有十幾款可以論杯賣,一杯酒的價位為30元、40元、50元。如果現場購買整瓶帶走,還可享受一定折扣。
上述一個迷你酒窖陳列在餐廳的中央,致使葡萄酒氛圍營銷營造得十分到位。“食客們來此地不點一杯葡萄酒,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多次光顧這家餐廳的一位食客如是告訴筆者。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上海的外國友人較多,這類主推葡萄酒的小型餐吧在近幾年已經悄然開出了不少。筆者發現,Wine Connection Bar & Bistro的菜單與酒單均是中英文對照,還寫有“單瓶葡萄酒價格過500元或含500元,請要求醒酒服務,但我們不建議去醒黑皮諾葡萄酒”的字樣,服務悉心而專業。
輕食配葡萄酒這種商業模式,值得業內關注
兩家記者探訪過的輕食葡萄酒主題餐吧,生意都還不錯。盡管舌欲輕食酒吧僅在成都開張不到6個月,這種業態以前也不曾出現過。但筆者在工作日第一天的傍晚6點鐘就餐時,僅兩桌未預訂。
而據這家店的股東之一告訴筆者:這一天的生意算是比較差的,在周五-周日,需要提前三天定位才行。
而位于上海的Wine Connection Bar & Bistro,在筆者造訪的那日,上座率同樣達到8成,其中不少都是外國人,其中不少食客在吃面包的時候,都愿意叫上一杯葡萄酒。
另據舌欲輕食酒吧店員介紹,不少食客都是葡萄酒愛好者。筆者在店內發現,預定后來吃飯的兩撥人,都有點葡萄酒或自帶葡萄酒到店吃飯。
資深葡萄酒與餐飲界人士林劍指出:輕食配葡萄酒這種商業模式值得關注,它有餐飲功能,有酒吧功能,但又安靜,適合人們談談事,這在未來可以形成一種細分市場的趨勢,吸引有品味的年輕人。最重要的,這可以擺脫現有酒莊酒窖以圈層營銷為主的模式,因為餐食可以帶來自然流量。而且,倘若餐食賣得好,抵扣了房租、水電氣、人力成本,賣酒的利潤就成了凈利潤,非常劃算。
開設悅葡酒窖的成都酒商吳湘華最近也意欲尋求懂面包制作的合作人加入其酒窖,讓輕食與葡萄酒結合起來。“隨著葡萄酒消費場景在中國市場的逐漸改變,需要引進輕食這類新的消費場景,引入面包這類剛需商品。以此實現高頻次、差異化的產品相結合,擴大酒窖的流量。”他告訴記者。
但林劍同時指出:這種模式看似容易,做起來實際上有一定技術壁壘,因為既懂餐廳運營,又懂葡萄酒的人并不多,但這兩者要完美結合,營造讓人想喝酒的氛圍,才有可能結合,否則沒什么用處。因此,這種模式應該更適合于當下喜愛西方文化,追求西洋生活方式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