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白酒是我國特有的酒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白酒的消費觀念逐步改變,健康飲酒、理性飲酒的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白酒消費的選擇上,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健康意識逐步增強。相關專家認為,未來5年白酒市場的規模將達萬億元級,白酒企業面臨新的增長動力,白酒行業已經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白酒是我國特有的酒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在世界蒸餾酒中別具一格。白酒主要分三種,分別為濃香型、醬香型和清香型。目前,中國白酒消費主要以濃香型為主,市場占有率為51.01%。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1198.06萬千升,同比增長6.86%;完成銷售收入5654.42億元,同比增長14.42%;實現利潤總額1028.48億元,同比增長35.79%,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度提升26.5個百分點。
相關專家認為,未來5年白酒市場的規模將達萬億元級,白酒企業面臨新的增長動力,白酒行業已經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近20年白酒行業發展“路線圖”
2003年到2012年是俗稱的中國白酒黃金10年發展期,這一時期,中國白酒雖然經歷了經濟下行、行業持續調整和消費背景、環境、政策的變化,但白酒產業依然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這也客觀反映出了白酒在廣大消費群體中的剛性需求。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市場從品質、口感、包裝、度數等各方面都對白酒行業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
記者從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白酒從2000年經歷了兩輪并購浪潮。
2005年,第一輪并購浪潮開始。國家為了控制酒企數量,防止產能過剩、惡性競爭,開始停止辦理白酒生產許可證,嚴控新酒廠的設立。酒企為增加經營規模,便紛紛開始以三、四線酒廠為標的開始了第一輪的并購浪潮。
2009年,白酒行業的繁榮吸引了行業外資本的進入,第二輪并購潮開始。不僅維維股份、聯想集團等行業外資本參與白酒并購,高盛、上海浦創、中信國際等風投資本也參與布局白酒行業,并向杜康、口子酒業等地方龍頭企業注資。
2012年,“塑化劑”事件、限制“三公經費”等先后爆發,高端白酒率先進入調整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由于中央出臺八項規定,2012-2014年,經過近3年的深度調整,“三公消費”的占比已經大幅降低,從原來的40%下降到現在的5%不到,跌無可跌。
2015年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及消費升級,以前以“三公消費”助推的高端白酒消費開始逐漸被商務和大眾消費承接,需求結構更加合理和健康。以貴州茅臺為例,2014-2016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53.5億元、155億元和167.2億元,持續上漲。而2017年,公司預計凈利潤達264億元,同比增加97億元,大增58%。貴州茅臺類似的還有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等公司。2017年上述3家公司股價分別大漲132.49%、106.96%和139.22%。
產量方面,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的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達到1198.06萬千升,同比增長了6.86%;完成銷售收入達到5654.42億元,同比增長了14.42%;實現的利潤總額為1028.48億元,同比增長35.79%,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度提升26.5%。
相關機構數據顯示,高端白酒目前政務消費的占比為2%,商務消費的占比為60%,大眾消費的占比為38%,商務和大眾消費成為高端白酒消費的主要來源。
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
前不久,中國報告網發布的《2019年中國白酒行業分析報告-行業競爭格局與未來趨勢研究》認為,經過5年的調整期,白酒行業的競爭格局日漸清晰,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目前高端白酒市場主要以茅臺、五糧液和國窖1573三大品牌為主,外加少量的夢之藍等品牌。2018年各大酒企針對高端白酒的價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具體數據顯示,2017年,茅臺在高端白酒市場占據一半以上份額,達到63.5%;五糧液緊隨其后,市場占比為25.9%;國窖1573僅有5.6%份額,其余品牌瓜分剩下的5%市場。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及消費升級,白酒行業發展迅速,集中度也越來越高。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占據白酒全年利潤的半壁江山,而在區域市場上同樣如此。以地級市場,縣級市場為主要銷售冠軍的三四線,出現增長乏力,甚至下滑的狀態。而省級主導品種則優勢擴大,對區域市場的掌控力越來越強。2017年,四川省發布《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指出,鼓勵白酒行業并購重組,支持重點企業兼并、收購,實現規模擴張。不難看出,無論是行業趨勢,還是政府政策導向,都在推進著白酒行業新一輪并購浪潮的到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行業寡頭格局態勢逐漸穩定,中國白酒行業正迎來全國化白酒區域下沉以及區域白酒走向全國化布局的階段。市場開始向優質產能、優質品牌集中,而面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小白酒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進一步被擠壓。盛初集團董事長王朝成曾表示,2018年白酒行業的關鍵詞可以概括為“價位換擋、寡頭格局”。他認為,超高端酒競爭格局已經明晰,高端酒和次高端酒會競爭激烈;次高端價位以下,地方龍頭將和全國品牌進行競爭。
中國營銷學會副秘書長晉育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白酒產品頭部品牌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晉育鋒直言,近年來,前七大酒企(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郎酒、劍南春)的合并市場占有率從約18%上升至約34%,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另外,前七大酒企每年平均保持了20%以上的利潤增速,正在逐步蠶食地方中小品牌的市場份額。白酒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擠壓式增長也會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