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白酒消費稅調整,曾引起過白酒業比較大的震動,隨著“營改增”在今年5月1日的全面實施,白酒消費稅的改革箭在弦上。
據了解,酒類行業的消費稅征收方式有望在今年調整完成,中國酒協與國務院研究中心已就調整方案上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等多個部委參考。
簡而言之,此次調整的思路是將征收環節從以往的生產或進口環節,轉為向批發或零售環節。那么,這輪改革將會為白酒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筆者僅從白酒價格方面略作分析。
進入2016年,白酒企業紛紛提價,近期又有瀘州老窖、口子酒、牛欄山等酒企加入漲價行列,加上上市酒企2015年靚麗的業績,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解讀為“白酒行業復蘇”。然而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酒企在“備戰(tiao zhan)稅改”。
今年3月,五糧液率先宣布漲價,自3月26日起,五糧液核心產品52度水晶瓶五糧液(俗稱“普五”)出廠價每瓶提高20元至679元;五糧液1618、低度系列等產品也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適時出臺調整措施。
這是自2015年8月提價以來,五糧液第二次提價。盡管市場反響不一,但酒企爭相跟隨。洋河、紅花郎、古井貢酒等紛紛應聲漲價。
“五一”剛過,瀘州老窖高端產品系列國窖1573中國品味宣布提價,且一次性提價15%。據知情人士透露,瀘州老窖正在研究討論國窖1573經典裝提價15%。不過,瀘州老窖證券部人士表示,“國窖1573中國品味確實提價了,而國窖1573經典裝是否提價暫時還不清楚。”
5月10日,口子酒業發布了一紙漲價通知:“口子6年出廠價和零售價每瓶各上調10元”,出廠價從128元/瓶上漲到138元/瓶,終端價從188元/瓶上漲到198元/瓶。據了解,口子6年是口子酒業的核心戰略單品,經銷商預估其銷售規模占據口子酒業整體營收的40%以上。
近期宣布漲價的還有牛欄山,其旗下核心產品42度“牛欄山陳釀”(也稱白牛二)本次漲幅為每件12元,自5月1日開始執行。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但凡品牌知名度差不多的酒企大都上調了價格,但中小型酒企在這方面卻鮮有動作——這是不同酒企從預警方面傳遞出來的信息,值得深思。
白酒消費稅的轉移,有可能是此輪白酒企業提價的因素之一。而隨著稅收的不斷增加,白酒行業將會出現向大企業、品牌企業集中的現象,這將使得中小型酒企面臨負擔加重,繼而破產、倒閉,直至退出市場。
另外,在流通企業征收白酒消費稅,屬于地交稅,各地方政府會支持外地酒,從而打通地方保護,使得白酒企業能夠獲得公平待遇,有利于酒企跨區域擴張。
過去,白酒是在生產商端征收消費稅。如茅臺產地在貴州,每賣一瓶茅臺都是在貴州收稅,消費者在北京購買茅臺,當地政府只能收增值稅,而不能收消費稅。如果改為從流通環節征收消費稅,則消費者在北京購買茅臺消費,對當地政府稅收是個利好。
白酒消費稅改革,已經是箭在弦上,而大中酒企紛紛漲價應對,以達成反避稅的目的。國家在調整白酒消費稅的同時,應該對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的中低端酒和高端白酒進行區別對待,對前者減稅,對后者增稅,否則,只能再次成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經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