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酒商私下問,如何看待“山寨”品牌這個問題,關于這個問題,老許有次在咱們《酒商聯盟》高端會員微信群內也簡單聊過,只是時間關系,沒怎么說透,今天抽出空再跟大家深度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其實,“山寨”品牌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中國獨有,更不是只有酒食行業才有,可以說各個國家、各個行業都多少有之,區別只是國外對知識產權足夠重視,可能相對“山寨”的情況少些,即使我們經常看到的某某國外品牌被山寨,大多其實也是咱們中國人或者旅居海外的華人干出來的事,這一點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是不否定的,畢竟咱們中國人“聰明”,且“模仿力、鉆空子”的能力也是相當的強!
在今年成都春季糖酒會上,我們會發現,今年的山寨產品特別多,大有淹沒“正品”的氣勢,包括老許(微信ID:jiuslm)偶爾看一些酒類招商網站,上面也是清一色的各類“山寨”產品在打廣告,那么我們在這里就要思考幾個問題:為什么現在這么多山寨產品?這類山寨產品到底有沒有市場?對于生產商或開發商來說,生產山寨產品究竟是一條捷徑還是一條死路?
①、在解決這些疑問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山寨品牌”
首先,大家必須要搞清楚一點,山寨產品跟假貨產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從百度百科的解釋來看,山寨主要是指模仿或者說是參考別人的造型、技術、標準等生產或設計自己的東西,看著有點像某種熟悉的品牌,但又不是某種熟悉的品牌,很多情況下,它也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用在生產產品上,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傍名牌。
而假貨就是完完全全的照搬原版產品,從包裝、尺寸、到名稱都看著跟正品完全一樣,甚至連功能或質量都仿的不相上下,外行人甚至連行業內的人基本都分不清真假,它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完全是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
簡單的來說,就是山寨產品屬于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合法仿品,假貨產品屬于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違法仿品。
目前,“山寨品牌”通常無外乎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是名稱上山寨。這也是最直觀、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山寨形式,要么與知名品牌名稱近似,要么是國外知名酒類品牌的中文名稱被國內搶注。
比如江小白出名之后,冒出很多這白那白的;至于拉菲啊、木桐啊等國外名莊,那國內更是冒出這菲那菲、這桐那桐的山寨品,有時是字形上相似、有時是諧音上相似、有時是正品名稱前后加幾個字;太多了,這里就不逐一舉例曝光了。
二是外形上山寨。整個包裝,從酒瓶到瓶標,都完全近似知名品牌的包裝,大有讓人一眼看去,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覺。
三是營銷上山寨。別人怎么營銷的,咱也去怎么營銷,甚至連廣告語都完全雷同。
在這三種形式中,第一種形式在整個過程中是最重要的,剩下兩種形式多半是輔助第一種形式,以便使其看著更接近原版。當然市場中也有僅從外形上山寨的,比如茅臺鎮有多少白酒包裝類似茅臺包裝的,從老許做酒那天開始,就領教了茅臺鎮的山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