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輪周期如何演繹
對本輪景氣周期的分析,可以先借鑒上輪白酒周期情況,上輪周期分為三個階段:
1.良性景氣(05-07年)
價格帶:高端引領
催化因素:名酒提價
牛股:茅臺、五糧液、老窖
2.需求泡沫累積(09-11年)
價格帶:中檔地產酒爆發
催化因素:4萬億投資
牛股:汾酒、洋河、古井、金種子
3.渠道泡沫累積(11-12年)
價格帶:次高端掘金
催化因素:各路資金涌入掘金
牛股:酒鬼、沱牌
上輪白酒的幾個核心時點及事件:
1、08年金融危機。經濟下降帶來需求斷崖下降。
2、09年四萬億投資。政府擁有大量資金及項目資源,成為公關重點對象,帶動地產酒需求,尤其是高端產品需求猛增。
3、11年白酒渠道暴利。高端引領,中檔爆發,酒水成為極賺錢的生意,吸引大量業外經銷商及資本涌入,各路資金尋找最后的金礦。
在此背景下,上輪白酒周期三階段中,均有不同表現搶眼的企業:
二、本輪周期的幾點不同
1. 超長周期
2018年,茅臺的限價措施更加嚴厲,這一輪茅臺的控價措施,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同時依靠云商app和經銷商管控措施,避免價格失控,避免投資需求大幅超越真實需求。一系列的控價措施,帶來的是價格停止上漲。
一個資產的價格停止上漲,從周期的角度,投資性需求必將下降。這個穩價的過程,其實幫助茅臺降低渠道和消費者手中的庫存,行業潛在的泡沫在沒有引起質變的時刻,又一次被擠壓出清。對于一個行業而言,有個靠譜的帶頭大哥是至關重要的,茅臺的舉措,帶來的必將是白酒行業的超長紅利周期。
我們對本輪白酒行業超長紅利期的判斷,是基于茅臺價格穩定的假設下做出的判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更加理性,企業并不寄希望于短期收入業績的爆發,而是更愿意細水長流,F代化的管理工具(ERP、庫存管理、條碼掃描等)的普及,讓廠家對終端價格、庫存和促銷的管控成為可能,不至于出現市場鋪貨和業績走過山車的情況。
另外企業的理性也來自于消費品企業核心變量——人。這一屆白酒企業的高管,普遍都具備極強的市場經濟意識,一切問題努力以市場方式來解決,同時心態更加開放,規則更加公平,信息更加透明。行業領軍人物的能力,也是決定行業能走多遠的關鍵變量,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認為,這一屆白酒企業的高管,有能力和擔當,來讓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2. 需求良性
前些日子,飯統戴老板描寫湘鄂情的文章《餐飲江湖里的中國故事》,一時引得洛陽紙貴,其中提到湘鄂情在12年之前的盛況,著實引人注目:“每到飯點兒門口都有等位的,包廂每天都座無虛席”。什么是不良性的需求,就是存在但不合理的需求,容易受到政策影響的需求,前面的這些,就是不良性的需求。
經歷過12年后三公的限制,湘鄂情2012年收入和利潤驟然下滑,13年虧損高達5.7億。從政府和國企內部而言,打印著“茅臺、五糧液”項目的發票,很難再在去報銷,去年中發票制度也進行了改革,開具科目要明確且詳細,再也不能簡單開具個“辦公用品”、“文具”等項目拿去報銷,這讓之前的一些變通方法無法操作,需求的天平重新向真實需求傾斜。
與湘鄂情和俏江南衰落相伴,大眾消費快速崛起,人均100-200的連鎖餐飲開始越來越火,陸家嘴正大廣場里那些吃飯的地方,沒有提前預定的話,都要排上長長的隊伍。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是婚宴,14年去合肥調研,100元左右是婚禮用酒的流行價位,去年再去,200元已經是起步價。想想也不無道理,春節回老家過年,給小朋友的紅包也一般都是200元起。
這樣的升級在茅臺上同樣適用,有位經銷商曾說過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婚宴上擺的是茅臺,幾乎不會留下一瓶酒,都被喝的干干凈凈,即使是不喝酒的大爺大媽們,看到桌上擺的茅臺,也有嘗一嘗的沖動,大家也不會在意有沒有波士頓龍蝦和陽澄湖大閘蟹,婚宴的逼格全烙印在這瓶神秘瓷瓶上了。
3. 分化明顯
需求結構重歸良性后,消費者群體發生巨大變化,購買者即使用者,無疑對性價比和品牌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樣是一筆買酒的預算,消費者在面對不知名品牌的宣傳和終端渠道推銷下,依然會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的、周圍社群認同的品牌。正是這樣的背景,推動了次高端之王劍南春年均20%以上的快速增長,因為在不少消費者,尤其是華東消費者心目中,劍南春已然是300元價格帶的王者。這種背景下,分化變成為行業主題。
上一輪的分化更多來自于渠道能力,茅臺在02年之前落魄于五糧液甚多,洋河彼時還默默無聞,渠道精耕讓這些企業受益匪淺。這輪來看,品牌積淀成為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非老十七大名酒,再言全國化實在是比登天還難,洋河副總裁朱偉在去年秋糖論壇上,將其稱之為“入場券基本發放完畢”。
當然企業自身打鐵能力硬也很重要,劍南春在宴會上十幾年的堅持、藍色經典在終端氛圍營造、毛鋪苦蕎在餐飲渠道的鋪貨,都是堅持的力量,這種力量疊加順勢而為,成功便成必然。
從高端白酒來看,茅臺在量和價兩個指標上,均明顯超越五瀘,從中檔代表徽酒來看,古井口子將其他小兄弟遠遠甩在后面。
4. 價格分明
雖然消費升級是這幾年消費板塊的主題,但由于這輪由于缺少地方政府的消費,白酒價格帶非常分明。800元以上即為高端白酒,這類消費者以商務及禮品消費為主,在合理價格范圍內,對價格敏感度不高,但還未上升至3000元以上的年份酒。300-600元的次高端白酒,主要集中在300-400元之間,這其中價格標桿是劍南春,之前300多元逐步上升到400多元,也反應了消費逐步升級,但遠未升級至600元以上。600-800元、1000-1400元之間兩個價格帶,更是成為真空,企業選擇這個價格帶,多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很難實現放量。
5. 渠道理性
上一輪后期,不少業外的經銷商發現做酒是個好生意,賺錢快門檻低,大量業外經銷商涌入白酒行業,同時白酒不停在漲價,經銷商就有非常強的動力去囤貨。到了末期,經銷商發現白酒股票更能賺錢,于是連賣酒和炒股一起賺,形成了最后兩年的渠道泡沫。
這一輪經歷過13-15年去庫存,經銷商都被結結實實地教訓了一頓,如果某個品牌的酒是好品牌而且是賺錢的,去銀行貸款也容易,周轉也快,經銷商很樂意做,如果酒不賺錢,廠家怎么壓貨都不行。所以截止目前,除了茅臺之外,其他酒的經銷商都不會接受壓貨,渠道庫存自然良性。至于茅臺,經銷商雖然有動力,廠家沒有給太多囤貨的機會。所以說這一輪渠道庫存,截止目前而言,是非常健康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