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當白酒行業深度調整走到第5年時,以貴州茅臺、五糧液(000858)、洋河股份(002304)、瀘州老窖(000568)、古井貢酒(000596)、順鑫農業(牛欄山)(000860)和山西汾酒(600809)等為代表的一線白酒企業陣營,全部邁入高速增長的新賽道。
從近期公布的2017年白酒上市公司年報看到,上述7家排名靠前的白酒企業,在營收和凈利潤都實現全面性增長,大部分業績增速,都超過了行業的預期。
即便位于高速增長的新賽道,白酒7強的奔跑速度也不盡同。白酒7強不一的營收規模和掙錢速度,證明了行業的加速分化,也體現在強與強之間。
新賽道開啟,除了茅臺這種始終增長明顯的個例。洋河、古井和牛欄山,在行業新、老賽道上一直保持良性節奏,增長水平長期處于穩健狀態。
五糧液、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則在新賽道上高速狂奔。老賽道上較為低迷的它們,隨著“弱復蘇”時代到來,迅速憑借改革找到節奏。從2017年報看,這些企業亮點較多,均接近和趕超歷史最高水平。
歡迎來到60億+的世界
查閱近三年的白酒上市公司年報可看到,白酒行業前七排名:茅、五、洋、瀘、古、牛、汾,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但在2017年,7強企業拉開了與第8名的距離。
2015年,當白酒7強進入40億元+俱樂部的時候,第8名迎駕貢酒的年營收不足30億元。就在去年,當它們集體擴容到60億元+的規模后,緊隨其后的口子窖和迎駕貢酒,也才突破30億。
7強的門檻,已是后來者年營收的2倍。這說明,身處一線陣營的7家白酒,正拉開與省級龍頭的發展差距,白酒“強勢分化”并不是一句空話。
前7強之間的營收對比,也很殘酷。它們有著不同的格局劃分,首先是茅臺一騎絕塵(營收582.18億元),與五糧液(301.87億元)拉開了近300億的差距。而五糧液又與第三名洋河(199.18億)拉開了100億元,接下來,洋河又與瀘州老窖(103.94億)拉開100億。
前四強可以總結為:洋河與五糧液中間,隔著一個瀘州老窖。五糧液與茅臺之間,又隔著一個洋河+一個瀘州老窖。而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才能趕得上茅臺。另外,“茅五洋”把“前三甲”的門檻,提高了200億的水平。
當前4名跨進百億俱樂部之時,緊隨其后的古井(69.68億)、牛欄山(64.51億)和山西汾酒(60.37億)則虎視眈眈。由于它們營收差距小,就面臨一個共同懸念,到底誰是下一個撞線100億的企業?
把前7名的營收,籠統做個對比會發現:即便在一線白酒陣營中,差距也是在拉大。越靠近頭部,優勢越大,越靠后面,差距優勢越小,也意味著會發生變化。
這從年度營收增長幅度也能看見,前七名依次是茅臺、汾酒、牛欄山、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貢酒。這樣的排名意味著,茅臺的老大地位很穩定,山西汾酒和牛欄山有沖刺邁過古井的可能。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具有加速度的優勢,但洋河股份和古井貢酒暫時增速比較落后,需要加速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