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1日發布重大資產重組之置出資產過戶完成的公告。本次變更后,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持有烏蘇啤酒股權,嘉士伯啤酒廠有限公司持有烏蘇啤酒100%的股權。嘉士伯收購烏蘇啤酒,從嘉士伯自身來看,收購烏蘇啤酒彌補了西北市場的短板。烏蘇啤酒被收購后,這個品牌能否保留下來,可能也是多數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2015年,青島啤酒收購三得利青島啤酒50%股權,三得利退出了中國啤酒業務,百威英博(ABI)以1055億美元收購世界排名第二的薩博米勒(SABMiller),直到2016年年初,并購案塵埃落定,百威英博放棄了薩博米勒原持有的華潤雪花49%股權。目前我國啤酒行業寡頭競爭格局日趨明顯,前五大巨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的市場集中度在去年年底已經達到75%,并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向80%靠近。
縱觀整個啤酒行業,2015年啤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9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仍低于飲料酒銷售收入5.3%的增幅。進口啤酒的高速增長搶占國內市場,國內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投資效率如何提高,新增產能如何得到有效釋放,可能是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根據中國酒業年會報告顯示:2015年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五大集團的總產銷量為3341.9萬kL,同比下降3.9%,占總產銷量的70.9%,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雖然,五大集團的產銷量降幅略好于全國總量,但由此可見,新增產能并未得到有效釋放,加之2014年五大集團的產銷量有機增長為-3.4%,連續兩年的新增產能將會在短期內產生累積效應。
一是投資效率降低,對企業的業績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是五大集團主要對手之間的競爭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局部地區的惡性競爭難以避免;
三是來自于五大集團之外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如:產品結構轉型較快的二、三線啤酒企業和中小型啤酒企業,以及跨界酒精類產品的不斷滲透和進口啤酒高速增長搶占國內市場的壓力等等;
四是二、三線啤酒企業和中小型啤酒企業面臨的壓力也不會減少,不但有跨界酒精類產品和進口啤酒的壓力,還有一線大集團的擠壓式市場壓力。
如此看來,中短期之內啤酒業的競爭形勢是難以改觀的,現如今,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正處于轉型階段,對啤酒行業而言,也是同理,把市場規模和市場份額放在首位的經營理念也許已經不合時宜,雖然,行業集中度依然有提升的空間與可能性,但這已經不是當下最為重要的。如何適應當下和未來消費需求的轉變,如何抓住啤酒消費市場的“痛點”,如何打造和提升產品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啤酒企業而言,可能要更為實際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