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白酒發展源遠流長,因其為世界三大著名的蒸餾酒之一而著稱于世,是極具實力發展成為世界品牌的中國的獨特產品。然而縱觀近年的中國白酒的發展,卻是相當的混雜零亂,白酒廠家林立不說,產品同質化生產也是相當嚴重,白酒企業跟風盛行,據統計國內95%以上的白酒企業都只是在產品上做文章,大都在口感、工藝、純糧釀造等等方面進行比拼,“自由勾兌”、“恒溫窖藏”、“雙輪發酵”等工藝概念不斷涌現;至于在品牌的挖掘和定位上也是偏重于從歷史和酒窖上一途來挖掘,無不關注工藝、地域、年份及酒窖,爭先恐后開發出了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陳釀”、“陳貯”、“古釀”、“窖藏”、“洞藏”等產品,各種年份酒層出不窮,10年、20年、30年、50年的陳釀比比皆是……一時之間,白酒產品無不擁有歷史,倘若誰的產品年份不夠,就不足以立足于行業。
談起白酒的文化,一個個都儼然歷史學家或考古工作者的面孔,一頭扎進歷史,用酒的歷史、酒的文化代替今天的現實和文化,代替當代消費者鮮活的變化著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于是賣歷史、賣人物、賣民俗盛行,枉顧社會的發展,不關心當今消費者的生活形態,不體察消費者情感,不尋找與消費者共鳴的精神,以至于白酒的產品雖然離我們很近,但它的精神卻似乎離我們很遠,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哪種白酒品牌能夠代表我們某種消費群體的精神特質,我們也幾乎說不出現有的白酒產品,乃至白酒品牌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或者他們之間的區隔是什么。其實終歸一點,這都是由于白酒并沒有充分競爭所造成的結果。白酒發展到今天,如果不改變,仍然是如此混亂,而沒有形成清晰的發展路徑或面孔,那么整個中國白酒行業也必定難以發展壯大,在面對洋酒大舉入境的今天,也會逐漸在競爭中敗下陣來,而破解的唯一方法便是,發展白酒的品牌,走細分市場的路線。
中國白酒文化雖然悠久,但并不是每一個白酒品牌的核心價值都要以古文化作為產品訴求。尤其是現今的許多白酒企業的品牌文化都表現出歷史文化空洞、與消費者關聯度低、品牌形象同質化等問題,這才是白酒個性化不足的深層次的原因。
當然,品牌的差異也是基于產品的差異。倘若沒有產品的差異,品牌的差異也是無從談起。尤其是要確定產品在細分市場上所面對的目標消費人群。由于現代人的需求更趨差異性和多標準化,就是具有相同年齡、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的一群人對某類產品也會表現出不同的需求方式。從白酒消費趨勢來分析,消費者將會更加從自身的社交、身份、個性、情緒等角度來選擇相應的品牌。也就是說,消費者希望從品牌中獲得某種利益將成為白酒市場細分的重要變量。這一消費需求動向將引發白酒市場的深入細分,產品多樣化趨勢更加明顯。不同酒度、不同口感、不同工藝、不同包裝、不同容量、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的白酒產品或者品牌都可以成為細分市場的重要角色。最重要的是,白酒品牌必須呈現一種多樣化,強調消費者的感受,強調品牌與細分市場的溝通與理解。同時在色澤、口感和包裝等也應該注重美感和藝術感的結合,進一步的將產品的差異化獨樹一幟的體現出來,讓白酒消費群體更懂得品味白酒,品位生活。
未來白酒市場的發展趨勢必是向高檔名優白酒方向發展,中高檔產品,特別是中高檔產品份額將進一步擴大,目標消費群體也將進一步細化。白酒的高檔化也為白酒的禮品市場開發出一片天地出來。如此也迎合著部分消費群體,因生活品質的提高,從而對高檔白酒也越發有著需求。
中國白酒要想走出高度同質化的惡劣競爭格局,突出白酒的品質,發展個性化的白酒是必然的途徑。隨著中國白酒市場的發展,市場上產品多樣化與企業之間產品同質化將更加明顯,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會更多依賴于品牌定位與品牌個性。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出真正有個性的白酒品牌,也才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白酒市場上獨樹一幟,滿足現代消費者日益所追求個性化需求的需要,才能在與洋酒的競爭中立于不敗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