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由全國糖酒會辦公室和華夏酒報社主辦的92屆全國糖酒會主題論壇上,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魏加寧和馮海發從酒業面臨的戰略調整期出發,解讀了宏觀經濟下的酒業“新常態”,指出白酒面臨的新常態,是向理性的消費回歸,由速度、幅度轉向質量和效率,是以創新和改革驅動決定未來。
如此高屋建瓴般的行業解讀側重于宏觀戰略,是指導酒業如何轉折的“金玉良言”,讓創新型戰略和改革滲透到行業各個環節,將進一步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
不過,顯然行業還存在著更多的“發展論”。民間廣泛存在著通過市場調研得出的券商調查報告,他們更傾向于聚焦了行業細微變化,為企業探索市場把握消費趨勢,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報告揭示出中國白酒業所面臨的種種業態。本文就結合中信證券日前在全國春季糖酒會上發布的《2015年度新形勢下中國白酒行業調查報告》,以詳實調研和專業分析解讀行業筑底的“新業態”,發現新業態下的新亮點。
白酒消費結構生變
回顧中國白酒行業的2014年可知,盡管行業在這年遭遇諸多下行壓力,但最終營業收入仍保持了正增長。不過,營收增速還是隨著2011年以來,出現了持續放緩。2014年,白酒行業收入實現5259億,同比增長4.8%。而2011年~2013年白酒行業的增長速度分別是40.3%、19.2%和12.4%。
利潤總額已經實現連續2年負增長。2014年全年白酒行業的利潤是699億元,同比下降13.2%,而在2012年的巔峰時期,整個行業林潤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19億元。
同時,我們還看到2014年白酒行業產量實現1257萬千升,增速達到了2.5%。
行業收入正增長,增速放緩、利潤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產量實現微增。上述現象在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黃巍看來,這是因為白酒行業處于筑底期,同時也處于弱勢復蘇的階段。
白酒行業收入增長速度快于產量增長和利潤增長,釋放的信號是:白酒行業經過兩到三年的調整后,已經顯現了調整后的效果,行業的消費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端白酒過去三年時間中總量萎縮,大眾白酒消費總量出現增長。
“這在財報上基本已經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顯現,由于對白酒行業三公消費的限制和餐飲渠道控制,在總量沒有發生變化的背景下,總體收入和產量出現了利潤和規模的下滑。”中信證券分析說。
不過,經過調整后,高端白酒的集中度得到了提升,相對于以往60%的高端市場占有量,現在茅臺和五糧液占到了整個高端白酒市場的80%,集中度提高得非常明顯。
記者根據全球領先的監測機構尼爾森發布的《經濟新常態下的白酒市場機遇》也看到,白酒產業經過前幾年的抑制后,確實在2014年出現顯著回暖。
而在消費結構變化上,不同價位段產品的表現與上述多有吻合。
從2013年開始,高端產品(700元/瓶以上)出現大幅萎縮,而次高端(300元/瓶~700元/瓶)和經濟自飲型產品(低于100元/瓶)走俏市場,經濟自飲型甚至占到4成左右。
“這說明大眾消費者還是較多地接受大眾消費產品,經濟自飲型消費者也多被價格促銷打動,這是白酒銷售回暖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尼爾森中國區副總監余美琳表示。
餐飲消費在恢復?
曾經的限制“三公消費”和“禁酒令”政策導致了高端餐飲受到重創。而根據各地發布的清明節餐飲消費報告,各地區均出現了餐飲終端消費上升的趨勢。
2015年餐飲消費將延續恢復增長?黃巍結合決定白酒行業發展的三個方面消費環境、政務環境和消費群體認為,今年餐飲消費將逐步恢復。
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而增速仍在回落。2015年1月~2月中國工業增速達到6.8%,較2014年的12月回落1.1%,預計一季度GDP增速較去年4季度7.3%,進一步回落。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增速也不容樂觀,1月~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萬億,同比增長13.9%,較2014年回落1.8pct,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長水平。工業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雙重回落壓力,反映出了整體經濟需求仍在低迷態勢。
中國的零售行業已經出現了通縮風險。1月~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而實際增速達到11%,實際增速超越名義增速的狀態為2010年首現,表示零售領域出現通縮。
反觀中國的餐飲消費增速卻在逐步恢復。1月~2月餐飲消費增長11.2%,超過2014年的9.7%,延續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恢復增長趨勢。因限制“三公消費”,餐飲業在2013年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隨著餐飲企業轉型和居民服務消費的升級,2015年有望延續恢復增長的勢頭。
“政務環境上面,2015年不會發生特別大的變化。白酒作為經濟活躍的重要載體,這時候更多的要看宏觀經濟,2015年的增速肯定相比2014年會有所放緩。”黃巍說。
此外,出生在1980年~1999年的80后、90后當下站上了消費主舞臺,他們與市場經濟、互聯網文化共同成長,對生活和消費有著自己獨特的認知和定位,擁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長的獨身生活、更多的財富、更豐富的選擇,所以擁有更雄厚的資本提高生活品質,引領國內未來的消費趨勢。
這些生活條件普遍提升的年輕人更傾向于品牌好、知名度高的白酒,酒量可能發生改變,他們的消費趨勢對未來白酒行業結構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尼爾森的數據也顯示,有217個在2013年制勝的白酒品牌,因為聚焦年輕消費群體,品牌銷售增幅驚人達到了38.8%。大約有5%的快消品聚焦年輕品牌,獲得5倍的平均增長。年輕人市場潛力巨大,未來講給酒類市場帶來一輪新增長契機。
致勝于三大亮點
根據黃巍的說法,在面臨消費升級的未來,消費者在消費同檔次的白酒時,將更多地選擇品牌力強的產品。
“不同價位白酒消費量的總體結構,不是普通的三角形,更不是理想的橄欖形,而是類似埃菲爾鐵塔的形狀,向更好的品牌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黃巍分析,區域酒企將面臨強勢品牌的沖擊。
其次,以前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餐飲和超市,未來5年時間電商消費渠道將成為銷售渠道的主要發展方向。利用電商將能更好實現扁平化營銷,生產商直接到消費者,砍掉了一二三級批發商,大大節省成本和物流。
電商已經顯現出巨大的增量空間。例如,1919酒類直供2014年財報顯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6%。2014年電商行業是12.3萬億,同比增長21%,在價格、品類、物流配送方面都更能滿足新生消費者的需求。
黃巍預測,網購的滲透率會迅速提升到20%甚至30%。未來五年,白酒行業電商將會處于快速發展期。白酒企業通過區域白酒平臺的整合,或者物流平臺的整合打造出區域性的白酒,強強聯合帶來增長。
此外,黃巍分析,預調酒有望快成長為重要的細分子品類。預調酒以朗姆、伏特加、威士忌等作為基酒,加入果汁并預先調配好的酒精含量為3%~7%的酒精飲料,度數較低、口味眾多、個性時尚,深受15~35歲消費群體的喜愛。
當前,廣大年輕消費者逐漸接受并傳播預調酒的飲用習慣,這與預調酒廠商的營銷創新推廣有很大關系。通過產品創新讓預調酒的消費吸引力大大提升,預計到2020年國內預調酒行業規模占整個釀酒行業比重上升為1.5%~2%。
不過,黃巍也提醒,領頭羊具有先發優勢,后來者需慎重。當前國內預調酒行業競爭格局分化明顯,行業壁壘低,廠商需要通過品牌建設、營銷推廣來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