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唐橋先生說:“我兒子都不喝白酒,他覺得太辣了。”
有一份調查數據:對生于“70后”的100個消費者進行調查,有75%以上的消費者表示選擇喝葡萄酒和啤酒;僅有15%愿意選擇喝白酒;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白酒缺乏時代感和時尚流行趨勢。
80后、90后更甚!
【聲音】缺乏了解、認同感低
鄭州90后:王某某
對于白酒的了解很少,主要是通過廣告宣傳和親戚朋友口口相傳了解一點皮毛,知道的品牌也就是茅臺、五糧液、劍南春和地產品牌,一線大牌白酒價格高,喝得機會少,也就談不上什么忠誠度。
同時,對于白酒的歷史文化以及如何鑒別白酒的優劣,大多是從廣告宣傳與價格來區分,至于香型就不用說了,喝到口里感覺都一樣。
【對策】酒企抓住關鍵點力推“青春小酒”引共鳴
白酒年輕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靠簡單地模仿洋酒,也不是靠度數、口感或飲用方式等某一個方面的調整變化就能一蹴而就,其關鍵在于將白酒的品牌形象、情感定位與80、90的年輕消費者聯系起來。
河南一酒企總經理就表示,針對年輕消費者的產品設計“要傳達給消費者的是時尚、輕松的感覺,不想把針對年輕消費者的產品設計得很沉重。”走的路線就是“粉絲經濟”的聚攏效應,是“根植文化+玩樂精神”的新模式,緊貼消費者“吃喝玩樂”的心態和感覺。這種產品從設計到推廣都附加了新的思路和銷售價值,增加了對目標群體的粘合效應,相比于之前“換湯不換藥”的眾多青春小酒們來說,距離年輕消費者們更近了一 步。
【產品】撬動新生代白酒消費
1、白酒的屬性要低度健康。
年輕人不太愛喝白酒,原因在于他們覺得白酒味辣,太過刺激。另外,感情深一口悶漸漸成為年輕人的喝酒習慣,然而,兩杯白酒下肚,趴下,沒商量。所以白酒要走低度化路線,而且隨著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白酒行業也是大勢所趨。
2.口感趨向綿甜、軟香。
有人說,中國的大部分白酒是被干體力活的人給喝掉了,他們勞累了一天后,需要痛飲幾杯烈性酒來解乏,于是刺辣感越強他們的滿意度就越高。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對于“50后”和“60后”來說的,而新生代面臨的體力活將會由機械化來完成的,新生代更善于用智慧代替體力。這就是說新生代是溫和的一代,他們喝白酒是一種休閑、娛樂,他們選擇會更趨于綿甜、軟香的白酒。
3、白酒的包裝要簡約環保。
年輕一代是張揚的一代也是有個性的一代,白酒的外包裝以及容器的設計都要體現出屬于自己的專屬個性,F在市場上的白酒包裝顏色多種多樣,可以以紅、黃、金為主色調,輔以其他顏色以便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給年輕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炫”。但是顏色的選擇一定要反映出酒的文化與自身的賣點以便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
4.價格策略。
新生代逐漸成為白酒消費的主力是一個演變過程,短期內他們掌握的資源還有限,他們的收入不高,這就決定了他們現實的消費購買力不高,但他們會消費高于自身承受能力的產品,以顯示自己的地位。
5、銷售渠道要社交圈子。
以前白酒走的路線大都是“盤中盤”、“社區店”、“餐飲店”等,但是要更好的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就要走符合他們消費方式及習慣的路線:
第一,夜場營銷。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白天大家都要上班工作沒有空閑的時間,只有等到晚上下班才能聚到一起。很多城市晚上都是燈火通明,夜場更是喧囂不止,這個時間也是產生消費的黃金時間,而白酒作為中國餐桌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白酒銷售絕不能放棄這個銷售的絕佳機會。
第二,網絡營銷,F在網絡已經是社會必不可少的東西我們很難想象沒有網絡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白酒行業雖然是屬于傳統行業但是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新興事物相結合。90后是追求自我追求個性的一代,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搭建一個平臺和我們白酒銷售相結合,讓消費者在這個平臺上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溝通權,讓他們覺得不像是簡單的買酒而更是一種DIY的方式。
第三,距離營銷。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相處都有一定的距離,其中有一種是親密接觸的距離這種距離是雙方關系非常密切才會有的。白酒要與年輕一代的消費者產生這種距離就一定要進入他們的生活中去,融入他們的“文化圈子”中。只有進入他們的圈子中,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才會被接受。這種圈子可以是網絡游戲也可以是車友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