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家住寧波鎮海的小田在超市買了4瓶進口紅酒;氐郊液,他發現紅酒瓶頸上的標注的BBE(best before end,最佳食用日期)日期和中文保質期標注的時間不一致,且按照BBE日期來說,這4瓶紅酒已經過期。
于是,他要求超市賠償。最終,雙方鬧到了法院。超市方認為,BBE日期是指最佳飲用期限,并不等于保質期。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酒不存在過期一說。那么酒,到底會不會過期呢?
多數人認為酒不會過期
雙方各執一詞不肯讓步,這個案子懸而不決。
進口紅酒的保質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記者查找了相關資料,發現普遍認可的解釋是“在某日期前食用最佳”或“最佳食用日期”。
那么,是不是每個地方的進口紅酒都有兩種標簽呢?記者在杭州各大超市進行了調查。
無論是禮盒裝還是散裝進口紅酒,大部分進口紅酒的瓶身上都沒有標注保質期,而中文標簽與外文標簽信息相悖的現象也并未發生。相對的,進口紅酒標注裝瓶時間與原料采摘時間的比較多,裝瓶時間其實也就相當于中國本土酒類“幾年陳”的概念。
“一般來說進口的紅酒是不會有保質期標簽的,只有灌瓶時間供消費者參考,而國產紅酒則一般會寫明保質期。”杭州一家聯華超市紅酒專柜工作人員表示,在進口紅酒上粘貼的中文標簽一般是結賬時掃碼用,產品的相關信息還是應該看酒瓶身上自帶的外文標簽。
而隨機采訪的消費者也表示,購買紅酒時更看重品牌、價格與口感,至于保質期問題,大家普遍認為“酒類不會過期”。
黃酒也有保質期
進口的紅酒情況如此,那么浙江本土的紹興黃酒怎樣?是不是大多數人印象中,越陳的酒越好?
全國釀酒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浙江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興祥說,與白酒相比,紹興酒屬于低度酒,一般酒精含量在15-18%(v/v)之間,酒性溫和,味感醇厚,適宜四季飲用。10年以上的陳釀,則屬于珍品,可作為鑒評、收藏或饋贈之用。
但是,隨著保存環境的改變,酒也不是越陳越好的。
“其實白酒、黃酒也是有保質期的,市面上看到的陳釀是以壇封密閉狀態釀制存放,與裝瓶進入販賣流通領域后的儲存條件極不相同。”潘興祥說,因而廠家會標注保質期,以提醒消費者。
同時,購買黃酒應仔細察看包裝盒或標簽上的說明,包括產品名稱、商標、配料、酒精度、凈含量、制造者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標準號、產品類型(或糖度)等各項標識是否完整清晰,不能一味追求“陳釀”而想當然。
黃酒如何儲存
既然黃酒有保質期,那么儲存黃酒就有講究,如果方法不對,黃酒就會酸敗、變質。那么黃酒該如何儲存呢?
溫度。黃酒屬于發酵低度酒,最好貯存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即溫度應在4℃以上、15℃以下,變化平穩,干濕度合適的地下室或地窖。這樣,能促進酒質陳化,并能減少酒的損耗。
地點。黃酒宜儲存在地下酒水倉庫。黃酒儲存不宜經常受到震動,不能有強烈的光線照射。
儲存時間。普通黃酒宜貯存一年,這樣能使酒質變得芳香醇和,如果貯存時間過長,酒的色澤則會加深,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酒更為嚴重。
器皿。不可用金屬器皿儲存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