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第二類“限制類”中,雖然“白酒生產線”依然在列,卻備注了“白酒優勢產區除外”。“也就是說,如果《征求意見稿》通過,白酒優勢產區將迎重大發展契機。”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不難發現,產區概念是白酒行業發展到新階段下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墩髑笠庖姼濉芬矂荼貙Π拙菩袠I發展以及優質資源和產區優勢、產區建設等產生積極作用。然而,當優質的白酒產區成為資本競相爭奪的對象,當部分區域小酒企一味追求利益,如何穩定產區良性發展?大板塊下的小產區如何講好故事?政府、企業又該如何打好產區這張牌……諸多問題,還有待時間檢驗。
擠破頭也要上!白酒“產區熱”悄然升級
白酒產區概念并非最近才火熱起來的。
把時間調回到2017年,中國酒業協會舉辦世界名酒價值論壇,評選出了“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宿遷、亳州、遵義、宜賓、瀘州、呂梁、蘇格蘭、干邑、波多黎各、瓜達拉哈拉。以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古井六大名酒為產地核心的優質產區概念自此正式進入大眾視線。
2018年以來,白酒產區的概念越來越得到各大白酒企業和多地政府的重視,無論川酒、黔酒、蘇酒、晉酒等都在白酒產區打造上競相發力。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來到2019年,白酒產區的概念被不斷強化,“擠破頭”想進去的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區域投身“火熱”的白酒產區化,中國白酒中南核心產區領袖企業峰會舉行,鄂湘贛粵桂閩六省意在探討中國白酒產區合作共贏新模式,打造中南白酒新名片;魯酒、徽酒等區域都在尋找自己的特色產區……未來或都將以產區立足于白酒行業。
對于“產區熱”的原因,海納機構總經理呂咸遜介紹,白酒企業重視白酒產區的打造為的是進行品牌價值的構建。“具體而言,企業品牌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白酒產區的打造同樣如此,無論是溫度、濕度等產區環境因素還是情感層面的產區文化特征,不同白酒產區差異明顯。白酒產區的打造有助于白酒企業講好品牌故事。”
由此,國內白酒市場之間的競爭,已由單個企業競爭轉化為以產區為單位的競爭。在一些白酒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打造一個優質“產區”概念或將有助于整個地區白酒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雖然白酒產區意義重大,前景向好,但目前我國白酒產區發展仍處于“破土”階段。一方面,一些白酒產區淪為企業蹭熱點和品質背書的“傀儡”;另一方面,大小白酒產區劃分眾多,中小酒企突圍難等問題仍未解決。不禁要問,白酒產區是噱頭還是真有用?
成功or失敗,產區給酒業帶來了什么?
白酒重要產區分布圖
國內白酒產區概念頗多,讓人眼花繚亂。例如按照地域劃分的川黔、蘇皖、兩湖、魯豫、華北和東北產區;與河流存在著某種特殊淵源的長江名酒帶、黃淮名酒帶等;以及各區域和香型間日漸頻繁的“友好互訪”,如黃金三角產區、十大名酒產區等。
但是,如此眾多的大小產區,卻缺少了一個被消費者廣泛認可的概念。比如,長江名酒帶中國名酒產地集中在川、貴、鄂、湘四省,黃淮名酒帶中國名酒產地集中在蘇、魯、豫、皖四省,它們既是業內矚目的產區板塊,又擁有眾多小產區。四川有瀘州、宜賓兩大產區,以及宜賓、瀘州、邛崍、綿竹四大原酒產區。貴州有遵義、仁懷兩大醬香酒產區,江蘇有宿遷產區,安徽則是亳州產區,湖北正在發掘中南核心產區……眾多品牌與多個產區相互交纏,普通消費“一臉懵逼”外,產區內的白酒企業也“摸不著頭腦”:我究竟屬于誰?
與此同時,行業競合之風吹拂下,眾多地區改變了“單兵作戰”格局,例如,瀘州、宜賓由于地緣因素等形成天然產區同盟,成為代表濃香的典型產區,而與瀘州、宜賓組成“白酒金三角”的另一個重要醬香白酒產區——遵義,則讓區域競合與產區競爭相得益彰。
一擔水,一桶酒,如果說自然的優勢讓這些區域“先天產酒”,那么后續的打造、經營則更為重要。劃分眾多的產區,被打上各種“標簽”,真的有利于“白酒產區”概念發展?
有聲音認為,對于中國白酒行業而言,“產區”的聯動效應絕不僅局限于某一個省,而是整合于某種氣候、土壤、糧食等相近的省市,如業內公認的川黔產區、黃淮產區,與其說“產區”,可能大家對“板塊”或“名酒帶”的認可度更高;也有聲音認為,于消費者而言,可能品牌大于產區,在選購白酒時往往更在意白酒品牌;還有聲音認為小產區的概念對區域性白酒企業更重要,對缺少資源的中小型酒企更友好,可通過積極參與產區品牌的打造而受益。
背靠優質產區,中小企業應該如何前行?
以赤水河兩岸的川黔為例,伴隨著優質產區的背書,部分小企業憑借價格優勢率先獲得第一桶金。但隨著白酒行業分化趨勢愈加明顯,強者恒強已成行業常態。“仁懷產區小酒廠眾多,顯得散亂,品牌力不強。”剛剛過去的第100全國糖酒會上,仁懷酒投公司董事長李武如此說道。在此擠壓態勢下,諸多市場亂象隨之而來,從幾年前的“假茅臺”風波,到最近熱點事件“替父賣酒”等,波及了整個產區的發展,引發白酒產區危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白酒產區都都能講好白酒故事。“諸多產區內都有一個巨無霸型名酒企存在,掩蓋了其他中小企業的光芒,讓產區打造流于形式。”業內聲音認為。而對于發力較早的川酒和黔酒以及其聯合打造的“白酒金三角”,起到1+1>2的效果。因為川酒和黔酒均具有較大的經濟實力、強有力的政府支持、較高的產業集中度和香型代表等優勢。與此同時,鄂酒組團發力產區還是有待驗證,依靠技術和營銷發展起來的徽酒想呈現出產區概念也略顯牽強。這些模仿的白酒產區是無奈,也是優質產區發展中的未知數。
如何打好產區這張牌,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在行業發展新時期,同一區域白酒企業,有著抱團發展的地緣基礎與規;l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走出去”已經成為整個白酒行業發展中亟待邁出的一步,只有發展優質白酒產區才能讓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國白酒。這也如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所講,產區表達是中國白酒的核心的品質和價值表達。
于是,我們看見了諸多產區內酒業的整合兼并。
“在新一輪白酒熱到來時,仁懷市將借鑒‘核心產區+歷史積淀的品牌’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塑造品牌價值,推進仁懷醬香白酒產區‘競合’發展。”李武表示,為此還將當地的國臺酒業、釣魚臺酒業等10多家酒企發展成為仁懷醬香酒企業會員,更好推廣產區品牌。
四川省宜賓市則先后通過組建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融資互助資金、創建技術團體標準等推動地方白酒產業發展。由宜賓市28家中小酒企合并而成的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宜賓酒”產區品牌。與此同時,川酒集團先后將瀘州當地135家酒類企業整合,有效聯動資源,規范行業亂象。推動了白酒產區的集群式發展,為新一輪產區打造和突圍開出一劑良方。
“中國白酒產區還比較薄弱,效應并未真正凸現出來,屬于初級階段。”卓鵬戰略咨詢公司董事長田卓鵬介紹,優質白酒產區的打造離不開龍頭帶動、政府支持、協會干預、企業參與。
如此,我們也看到了諸如茅臺、五糧液等龍頭企業、龍頭品牌的引領作用;地方政府在傾力扶持霸主型名酒企業的同時,寄希望于整合、打造其他中小企業。于是,我們看見了除了產區政府的支持外產業平臺至關重要,前有仁懷市政府下轄的全資國企仁懷酒投重磅推出的“仁懷醬香酒道館”,后有四川經信委與白酒金三角協會推出的“川酒云店”發力渠道。于是,我們看見了諸多產區標準、產區特色和產區發展模式應運而生,產區品牌愈發豐富……
快訊君認為,未來,優質白酒產區的打造還需多方探索,或許可以跳出因為白酒風格相似或相近而凝聚的淺薄的地域意識概念,而將產區的優勢力量集中起來,共同打造中國白酒的嶄新面貌,提升中國白酒的抗風險能力,成為“走出去”的重要砝碼。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