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型白酒似乎又成了酒類企業們集體關注的新風口。
在2014年,洋河推出微分子酒的時候,健康白酒這個話題似乎還不像現在這樣火,來自市場上的觀望和質疑也此起彼伏,但顯然先知先覺的洋河還是在悄無聲息地布局著自己的健康酒市場,眼下,洋河又推出了一款健康酒——雙溝莜清。
而在今年的春季全國糖酒會上,據悉,瀘州老窖旗下養生酒業也推出了健康酒,其產品主要包括瀘州老窖·瑪咖、瀘州老窖·紅曲、瀘州老窖·玫瑰、瀘州老窖·滋補大曲等產品。五糧液旗下的保健酒公司推出了新產品“貴泓國蕎酒”,并將通過不同的度數和包裝規格細分市場;古井貢健康型白酒——37°亳菊酒也在春糖會上正式亮相……
“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春天就是健康,大健康時代已經來臨,集養生保健和酒于一身的養生酒行業將受益匪淺。”首屆中國釀酒大師、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才洪接受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大健康時代來臨,這是大勢,酒類企業順勢而為抓住需求推新品也是趨勢,不過,深處其中的企業要保持謹慎和冷靜的心態,新時代不是一閃而過,新市場也并非一蹴而就。
符合哪種標準的酒才是健康的酒?
顯然,當下來看,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偽命題,因為只要是正規廠家嚴格按照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酒都會是合格的產品,也不會有企業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不健康的”。我們自古倡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但從未表明白酒是健康的,那又從何而來健康白酒?那么,當下這么多的“健康型”酒的出發點在哪里,賣點又是什么?
據了解,雙溝莜清所選擇的莜麥原料,原產地鎖定于內蒙古大青山北側的武川縣,這里是全球最好的莜麥產區。而據食品專家介紹,雙溝莜清酒發酵所使用的原料莜麥,具有養心護肝降三高的作用,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一。
而今年春季糖酒會上,瀘州老窖養生酒業就攜四款強勢單品全力圍合健康養生白酒市場——除戰略主導產品滋補大曲外,瀘州老窖瑪咖酒、玫瑰酒以及紅曲酒也一同亮相。
“我們的養生酒,主體還是中國傳統白酒,是采用先進的生物釀造技術,通過有效的技術創新,充分發揮瀘州老窖在行業內科技釀酒的優勢,確保引領國內最先進水平。好喝又養生,是我們產品開發價值標桿,應有效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高水平需求。”沈才洪如是解釋他主導的養生酒項目。
很明顯,當下的健康酒產品是通過對原料的選擇和工藝的革新等方式對品質的一大提升,是對原有產品的一次縱深性技術革新。
而說到健康白酒就不能不提之前已經成勢的保健酒,勁酒在這一領域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現在看來,如果之前白酒和保健酒之間還是涇渭分明的話,那么,眼下白酒則要重度占領保健酒的市場空間了。
健康不健康,對人體有哪些益處,不是企業的一家之言,也不是隨便說說就行,這需要理論的支撐和數據的佐證。據悉,在劍南春集團完成的名為《中國傳統名優白酒中香味成分解析及功能性成分研究》暨《構成中國名酒劍南春酒體風味質量特色的研究》成果的報告中,利用新技術首次在濃香型白酒劍南春中檢測到1870種微量成分,首次發現了五大類200余種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用的功能性物質。
瀘州老窖也希望通過發布健康白酒白皮書,向行業展現其在健康白酒領域的思考。
健康酒,是噱頭和概念,還是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
2015年,一篇《喝白酒相當于服57種中藥,喝白酒更健康》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也再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據此,江南大學副校長、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主任徐巖表示,在其團隊的研究中發現,葡萄酒中3大健康活性成分——萜烯類、吡嗪類和多酚類化合物,在純糧發酵白酒中均存在,而且前兩種健康化合物含量還高于葡萄酒,說明兩種酒都有健康因子成分。
在此之前,白酒大佬茅臺曾經發出了自己的“護肝論”,其出發點也是強調茅臺酒的健康養生功能,不過,卻因此遭到了有關專家的強烈質疑,更被指有學術造假之嫌,在行業內也引起巨大爭議。
總之,健康白酒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的焦點話題,讓消費者喝上高品質健康白酒是企業不變的宗旨。現在,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飲酒健康的重要性,健康酒也成為了很多酒企的重要戰略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不少企業開始發力健康白酒市場,但對于什么是“健康白酒”卻沒有準確定義,國家目前也沒有相應的標準體系,是不是在釀造過程中加入健康食材或藥材就能稱為健康白酒呢?
顯然,健康白酒不是一個所謂的概念,不是一種噱頭,更不應該是為了提高銷售占有市場而生出來的一種宣傳手段。而是要從根本上立足于消費者的角度進行白酒的開發與銷售。
需要企業在嚴把釀造原料、選用有機原料、建立原料可追溯體系和進行工藝創新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時還應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建立誠信健康的市場環境。
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韓北忠認為,宣稱為健康白酒的產品,因其所含吡嗪類健康功能因子或融入其他藥食同源功能因子,相對于其他白酒來說更加健康。
而在記者看來,健康白酒最根本的宗旨就在于整個釀酒體系的健康和生態化。健康白酒需要從最原始的釀酒環節開始,用生態的理念去引導去實施,所以,遵循生態理念釀造出來的酒才是健康的酒。
供給側改革會對健康酒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需求側是指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供給側是指勞動力、資本、土地等有形要素,再加上技術進步、生產效率等無形要素,可以說,以往的酒業產品都是在需求側發力使勁,而當下的供給側改革,或許能為健康酒的市場帶來些新思路。
首先,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個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白酒行業發展方向。
酒業調整期以來,進口酒市場層面無論是葡萄酒、啤酒還是烈性酒產品,其實都沒有受到較大的影響,甚至在2015年進口酒市場出現了上漲態勢。這其實說明了一個很明顯的道理——我們的供給側層面出了問題。
如果不能向消費者供給性價比最優的產品,潛在的需求就不易變成現實的需求,現實的需求也不易變成有效的需求,而國內的需求卻可能異化為國外的需求。
“進行供給側改革,一定要對消費者有很好的研究。讓消費者有好的體驗,愿意主動消費,進而形成一個市場,以小見大就能逐步形成全國的動能轉換。”在江蘇今世緣酒業公司董事長周素明看來,面對全新的經濟形勢,每一家企業都需要思考供給側改革,去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由此實現從量變到質變,逐步形成全國的動能轉換。
健康型白酒會不會重蹈預調酒覆轍?
據了解,洋河股份還未明確發布公告表示退出預調雞尾酒行業,但經過多輪考察一致認為,雞尾酒并不符合健康酒發展的趨勢,這樣的產品應該不會推向市場,而更時尚、年輕、健康的產品正在研究中。
洋河基本已經退出了預調酒領域,而那些已經進入的企業顯然也是進退維谷。
2014年進入預調酒市場的古井貢也陷入了頗為尷尬的市場境地,面臨市場啟動不利、品牌傳播不暢的困境,不知道其還能堅持多久。而眼下,當健康酒風潮再起之時,其又乘勢推出了自己的健康型白酒。
古井集團此舉意在完善自身中端價位產品結構,豐富國內健康型白酒市場品類,同時將“37°的平衡之道、健康飲酒的理念”傳遞給消費者。
現在看來,預調酒市場的曇花一現有大環境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企業自身的迷茫和浮躁。
可以說,健康化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由此看來,健康白酒的研發也會是一個永續不斷、綿綿不絕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就需要企業在具體的產品研發和品牌定位上有一個持之以恒的心態。
未來,健康型白酒領域誰能成為超級大單品?
勁牌公司推出的毛鋪苦蕎酒,自2013年8月上市以來,僅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即達到了3億元的銷售規模,2015年上半年度銷售額為3.92億元,同比增長167%,2015年全年保守估計在8億元左右的銷售額。
毛鋪苦蕎酒圍繞配料“苦蕎”深挖健康概念,核心訴求“毛鋪苦蕎酒,健康飲酒新體驗”,成為一個新的“超級單品”。
那么,當健康白酒大時代來臨,然后經過幾年的競爭之后,是否也會誕生一個或者多個新的健康白酒大單品呢?
現在來看,名酒單一依靠個別省份的結構正在被打破,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古井貢酒等名酒大單品正在全國化改變這個現狀。顯然,大單品具備了超級市場復制能力和外延勢能,而健康因素的成分又為這一大單品的市場外拓提供了先天性的市場基因。
中金公司證券機構研究認為,中國各地經濟和消費習慣差異較大,總體來看,農村鄉鎮地區的主流婚宴消費向100-200元價位升級,中大型城市消費向200 元以上價位升級,已經成為行業新的消費趨勢。
200~500 元價位的銷量由于經歷了“三公”反腐的影響,到2015 年預計銷量只有3.5萬噸左右,但是經過價格調整和居民購買力提升兩個方面的影響,200~500元正在成為新一輪商務和大眾宴席消費主流。
市場已經形成,消費的更迭和升級也在催生著新的消費需求,相信,也會催生出更多的健康大單品。